惊在回峰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369
颗粒名称: 惊在回峰崖
其他题名: ——马岭河峡谷纪游之七
分类号: K928.9
摘要: 在这里,千姿百态的天赐石窟在两山的夹持下被忽地划断了,代之而生的是科学上称之为炭酸钙苔藓植物堆积崖壁挂,和牵着长长短短藤蔓的绿色植物。东岸入口处,高百米许,有一突出壁挂,悬于河谷上空,欲坠不坠。后人传说不一,游人自可惴度。难怪当地老百姓把这山叫白龙山,小白龙朝朝暮暮地候在这里,莫非不是专门等待那有朝一日顺水流下的龙肝龙肺,而是等待这些闯入口内的生灵么?这道绝壁就叫回峰崖,其峡也因此而得名。有游人借得古诗云道:“水到回峰惊无路,轻舟笑语下幽谷。”诗句自是改得并不怎生地好,可“惊”字却炼得意飞神扬,好不贴切!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回峰峡 绝壁

内容

这马岭河峡谷风光,真可谓一景胜似一景,景景令人惊叹。刚刚为金碧辉煌的天赐石窟所倾倒,小船又立即将你带进一个催人折服的天地。 这里叫回峰峡。在这里,千姿百态的天赐石窟在两山的夹持下被忽地划断了,代之而生的是科学上称之为炭酸钙苔藓植物堆积崖壁挂,和牵着长长短短藤蔓的绿色植物。东岸入口处,高百米许,有一突出壁挂,悬于河谷上空,欲坠不坠。游览过长江三峡的人,便立即想起青滩和庙河之间的牛肝马肺峡来,可当地人说这不是牛肝,也不是马肺,是五龙开河时小白龙遗下的肝肺,要不,不远处为何有山名白龙山呢?西岸半山,有一巨石如鳖,前脚立起,后腿微屈,虎视这白龙肝肺。不知巨鳖是守护白龙的肝肺呢,还是要侍机攫取这一笼白龙的肝肺?后人传说不一,游人自可惴度。 接下来,你在船头坐下,要歇息一回,把上游风光注入的思绪好生地理顺。这会儿,小船在清碧碧的河水中下行,河风轻柔柔地拂过颊面,水鸟叽叽地叫,用翅子点了水面低低地飞;河岸呢,有如两帧长幅写意山水画,缓缓地展开,青山、翠壁、绿水,一齐扑进眼来,一一地叫人目不暇接。此真是人在画中,诗在山水之中……好一阵爽心悦目哟!也许,古人的一些什么好的诗句,会涌进你的脑海,你立身站在船头,正想放开喉咙朗诵一番,可却又嗄然止住了——船悠悠地转一个弯,一道高约两百米的绝壁,横空出世,忽地将马岭河拦腰斩断了!这时候,河水被截断,画卷被撕碎,诗意也被驱散了。人仿佛到了水的尽头,天的尽头,时间的尽头,生命的尽头。船越驶越近,越驶越近,那一道灰白色的绝壁板着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好像在旁观你的末日,那绝壁下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的溶洞,也活像一张噬人的巨口,随时会连人带船一齐吞入大山的肚腹之中。难怪当地老百姓把这山叫白龙山,小白龙朝朝暮暮地候在这里,莫非不是专门等待那有朝一日顺水流下的龙肝龙肺,而是等待这些闯入口内的生灵么? 见船上游人的惊恐,掌船的就挤了眼嘻嘻地笑,如是心绪好时,他就扯了嗓子唱一首不知哪个年月传下来的山歌:“白龙坡哟白龙坡,白龙坡下光棍多。昨天掰颗龙牙去,细妹叫我情哥哥。”那歌声贴水跳荡,钻进溶洞里打一个回转,又沿了绝壁飞升,应山应水的,叫游人们反倒凭添了一番浓浓的愁思,后悔这一趟游览若是赔了性命是何等不值,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小船直直地朝绝壁下的溶洞口驶去,有游人把上身朝后仰去,眼睛也紧紧地闭上。掌船人并不心急,打一声“基呼”,精熟地只轻轻一点,船头掉左,船身横过,小船又顺了中流,悠然漂下……,此时此刻,你就细细地体会之中的滋味吧! 这道绝壁就叫回峰崖,其峡也因此而得名。有游人借得古诗云道:“水到回峰惊无路,轻舟笑语下幽谷。”诗句自是改得并不怎生地好,可“惊”字却炼得意飞神扬,好不贴切! 诸位读者,倘是不信,你且去试游一回如何?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若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