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马乘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329
颗粒名称: 烈马乘风
分类号: F27
摘要: 兴义县荣盛铁厂厂长龚荣忠,人们管他叫个体工业企业家,说他有股烈劲,象匹烈马。他以为一家倒闭的养鸡场还款十七点一万元为代价,将场地接受过来办了铁厂。他的厂生产的中锰耐磨球铁、耐磨机衬板等,有三十多个品种,几乎半个云南省以及本省的兴义、盘县、普安、册亨、贵阳等地,有三十多家水泥厂和磷肥厂是他的用户,产品供不应求。龚荣忠的荣盛铁厂自去年三月建成投产到今年六月,已创产值九十五万元,为原养鸡场还贷款四万一千元,实现利税二万二千多元,经济效益可观。在这为难之际,一次偶然的机遇,使龚荣忠获得了一条令人欣喜的信息。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厂长 改革

内容

这是一匹烈马,正乘着改革的东风奔驰。 兴义县荣盛铁厂厂长龚荣忠,人们管他叫个体工业企业家,说他有股烈劲,象匹烈马。他以为一家倒闭的养鸡场还款十七点一万元为代价,将场地接受过来办了铁厂。他的厂生产的中锰耐磨球铁、耐磨机衬板等,有三十多个品种,几乎半个云南省以及本省的兴义、盘县、普安、册亨、贵阳等地,有三十多家水泥厂和磷肥厂是他的用户,产品供不应求。龚荣忠的荣盛铁厂自去年三月建成投产到今年六月,已创产值九十五万元,为原养鸡场还贷款四万一千元,实现利税二万二千多元,经济效益可观。
  飞脚踢破“铁饭碗” 四十五岁的龚荣忠,原是兴义汽车运输公司的驾驶员。一九八一年,他在的三车队有七十四辆汽车,一年三万元的利润都难以实现。龚荣忠向公司提出了承包经营三车队的报告,每年包交三十万元的利润,若完不成承包指标,愿负法律责任。公司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承包车队不成,紧接着龚荣忠第二次上书公司,要求公司借给他三万元资金,折价给他一辆报废多年的“道奇”破车,公司的二百多待业青年也交给他,每个青年由他每月发给四十元工资,他带着这些青年到社会上去闯荡,公司也没同意。龚荣忠又第三次上书公司,要承包自己所开的那辆车,每年包交纯利一万五千元,超产值一百元提取五元作超产奖。公司还是不发包,“烈马”龚荣忠“烈性”发作,一脚踢破了“铁饭”碗。
  烈马追风闯新路 “光着身子”从运输公司出来的龚荣忠凭什么去闯荡呢?他决心以自己的驾驶技术起家,干出一番事业来。他筹积了一万八千元,买来一辆解放牌汽车,又从贵阳汽车大修厂赊购来一个拖斗,跑起运输来了。七个月时间,他就还清了全部借款。一九八四年初,他又用二万八千四百元买来一辆东风牌汽车给儿子开。龚荣忠见到个体户汽车越发展越多,需要建立一个服务性的机购,对个体户汽车实行统一管理。在他的倡导下,这年四月二十八日,成立了兴义汽车联运服务公司,个体户的七十多辆汽车和四十多台拖拉机参加了联运,龚荣忠亲自出任经理。这个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走向联营的企业在“人民日报”见报后,交通部领导同志潘琪亲自到兴义考察,并于同年十月在北京接见了龚荣忠,夸奖他搞的汽车联运是一个创举,今后全国都要这样搞。兴义汽车联运服务公司走上正轨后,龚荣忠又开始了他新的打算。他想,要干一番事业,不能死守汽车,应该去探索办工厂,试一试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一九八四年冬,龚荣忠把汽车联运服务公司交给其他同志后,走出公司,把自己的两辆汽车卖了,投资到办工厂中去。他先后投资共四万四千元,与兴义县坪东乡政府联办硅酸盐砖厂,与云南邱北县联办大理石厂。由于种种原因,他与这两家厂脱钩,决心自己办厂。 铁球尽知马甘苦 就在这个时候,他了解到在兴义县的酸枣,有一个负债累累而倒闭的养鸡场。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龚荣忠把这个养鸡场接手过来,条件是十七万一千元欠款由他来偿还。他打算利用这个场地来办炼铁厂。他请来了工程师,开始了建铁厂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历时三个多月的考察,花了六千元经费,结果是用土高炉炼铁不现实,没有经济效益。在这为难之际,一次偶然的机遇,使龚荣忠获得了一条令人欣喜的信息。 这是一九八六年春季的一天,龚荣忠在贵阳三林路与交通民警发生的一次纠葛中,旁边一位姓朱的师傅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龚荣忠回过头来感谢这位朱师傅。原来,这位朱师傅是惠水永安电机厂贵阳办事处的工作员。朱师傅得知龚荣忠办铁厂不成的情况后,给龚荣忠提供了生产中锰耐磨铁件的信息。朱师傅说:省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中锰耐磨铁件,是国家基础攻关项目之一,一九八三年经评选参加国家经委举办的全国优秀新产品展览会,同年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三等奖。龚荣忠如获至宝,主动上门与省机械研究所联系,该所所长、总工程师陈正志,亲自与龚荣忠来到兴义考察,把这项技术转让给了兴义县荣盛铁厂,并由该所派出四名技术人员,指导帮助龚荣忠的铁厂生产中锰耐磨铁件。没有炼铁高炉,龚荣忠带着十多个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半个月就制造出了一座冲天炉。三月二十六日,龚荣忠的荣盛铁厂正式投产了,生产出了市场畅销的中锰耐磨球铁、球磨机衬板等产品。 荣盛铁厂产生了预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后,一九八六年七月,来指导生产的四名师傅要求将他们的报酬由原来提取纯利的百分之二十五,改为提总产值的百分之二。龚荣忠让步了。达成协议后三天,又要求每人提取总产值的百分之一,专利占百分之三,总共百分之七。龚荣忠也让步了。到十月,荣盛铁厂实在承受不了,与师傅们协商谈判谈崩了,四名师傅全部撤走了、荣盛铁厂面临绝境。 这时的龚荣忠,如同坐在刀尖上。一气之下,他跑到贵阳去寻求新的伙伴。跑了十多个单位,一无所获,身体也一天比一天瘦了。怎么办呢?他回到厂里,横下一条心,决定自己试验,摸着石头过河,攻破难关。第一炉生产出来,搁在地上就烂。接连搞了五炉,五炉都没有成功。工人们也虚火了,寒酸地劝龚荣忠说:“龚伯,不能再搞下去了。不搞,原料还可卖点钱。再搞,成了废铁,人家买都不买。还是给家里留点吧!”龚荣忠要坚持试验到底,直到山穷水尽。他冷静地坐下来,认真总结分析、重新配方,第六炉终于获得成功。从失败到成功的这一个月,是龚荣忠淌眼泪的一个月,他没有吃过一碗整饭,睡过一夜好觉。失败为成功之母,从此,荣盛铁厂又死而复生,重新兴旺起来。 乘风奋蹄不停步 喝够了缺技术的苦水的龚荣忠,重视了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今年二月,他花了一万多元买来化验仪器,从贵阳钢铁厂聘请来工程师,三天时间就建起了化验室,派三人跟师学艺、健全了质量检测制度,稳定了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销路也比过去大大宽广,昆明、贵阳都设起了产品供应点。 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市场供应。今年七月,龚荣忠又在他的厂里新安装了一座大冲天炉,年产量可由原来的四百五十吨上升到一千吨,总产值可达二百万元,税利在二十万元左右。具有企业家胸怀的龚荣忠,正在信心百倍地办好他的企业,为振兴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袁远伦
责任者
邓应华
责任者
李泽春
责任者
龚荣忠
相关人物
陈正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荣盛铁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