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虹锁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289
颗粒名称: 飞虹锁天
其他题名: 马岭河峡谷纪游之四
分类号: K928.9
摘要: 本文介绍了船下激水潭,往右拐过拔地而起、顶端托起一片苍翠的古营盘山,天忽地被裁作一条浅蓝色的绢带,这绢带仿佛系在一弯彩虹上,悠然地向南北飘去。这一弯彩虹就是架在马岭河上一座历史幽远的古桥。当地人把这座桥称作木桥,其实木桥本没有木,全是方方正正的石块垒成。三百五十多年前,漫游过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步入“盘江金三角”时,就从这木桥上经过。照相机没有发明,徐霞客没有记载,后人也想象不出。其实,木贾只有一线小溪,小溪河以架起这等宏伟的桥。
关键词: 黔西南州 马岭河峡谷

内容

船下激水潭,往右拐过拔地而起、顶端托起一片苍翠的古营盘山,天忽地被裁作一条浅蓝色的绢带,这绢带仿佛系在一弯彩虹上,悠然地向南北飘去。
  这一弯彩虹就是架在马岭河上一座历史幽远的古桥。
  当地人把这座桥称作木桥,其实木桥本没有木,全是方方正正的石块垒成。三百五十多年前,漫游过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步入“盘江金三角”时,就从这木桥上经过。那时的木桥是什么样子?照相机没有发明,徐霞客没有记载,后人也想象不出。可是,一代代传说下来,木桥的称谓也不曾变动。因为这地方偏远,《中国古桥集》的编纂者不兴实地踏勘一回,硬说这木桥在今兴义城西北五公里的木贾。其实,木贾只有一线小溪,小溪河以架起这等宏伟的桥。
  木桥桥面宽五米,桥跨二十米,连了两头的引l桥,长的四十五米。石块铺就的桥面,石板镶嵌的桥?栏,只是年辰久远了,石缝里长出许多柔软的山草和青藤。桥为拱桥,高约五十余米。半圆的桥拱下,已被乳白色的岩浆覆盖,连成浑然一体,叫人辨不出石块的接缝。有的地方还倒挂下许多小小的钟乳,长者盈尺,短者寸许;桥墩从立有许多钟乳石的悬崖上砌起。近了桥面,两侧又各有一个三米直径的圆孔,仿佛一双晶亮的眼睛,把上游的古营盘尽收孔内……
  如此一座石桥,为何称作木桥?历史学家有历史学家的考究,老百姓有老百姓的传说。那是哪朝哪代呢?不知道。原先这里本没有桥,两崖间只搭了一根独木,行人就从独木上来往。有一年正涨端阳水,一个妇女牵了两个儿子过河,走到当中,独木晃动,小儿子不慎滑入水中,这妇女回身搭救,大儿子也闪身落河。做母亲的呼号救人不得,几次跳水自尽都被独木托上水面。后来大水退下,独木升高了许多,依然稳稳地搭在两崖之间,只是那崖下的岩石和以前不同,一棱棱突起,饱绽得好似娃娃们茁壮的小腿。当地人说这是两个儿子显了孝心,撑持了木桥,救得了母亲。于是,便凑了银两修建了这座石桥。自此以后,每年农历四五月间,老百姓就在桥头焚了香,把剪好的纸娃娃、布娃娃从桥上撒下去,嘴里轻轻地念一些祝福的话,说些要让纸、布娃娃们去帮助那两个孝子托墩撑桥……
  桥的东面,一条蜿蜒的石阶路,转过一座小小的旱石桥,翻过一处丫口,就接了黄桷树,搭上了下安顺、通贵阳的大道;向西,小路也是青石铺成,擦过一个名叫那白的布依族寨子,在龙井衔了去兴义、上云南的车路。当年徐霞客踏入这蛮荒之地,几次遇盗,几次粮绝,力尽精疲,九死一生,也无心在他的游记中留下一点什么慨叹。当今的人们因图个方便,上云南下贵阳,乘了日行几百公里的汽车,绕了上游的马岭桥来去,竟将这一段风光的殷勤冷落了。
  这座石桥会不会变作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很难说的。即或变了,恐于木桥的称谓也永远不会变哩!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之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