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黄花瘦”的妙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285
颗粒名称: “人比黄花瘦”的妙喻
其他题名: 读词偶拾
分类号: I22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读过李清照的《重九日所作·醉花阴》一词,无不为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句称妙赞绝。仅仅九个字,就把重阳节中的眼前所见,概括无余。帘,西风,人,黄花,就用去六个字,然而暮秋景物,却栩栩如生。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李清照

内容

读过李清照的《重九日所作·醉花阴》一词,无不为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句称妙赞绝。仅仅九个字,就把重阳节中的眼前所见,概括无余。帘,西风,人,黄花,就用去六个字,然而暮秋景物,却栩栩如生。它们互相映衬,各有姿态,仿佛看到一个憔悴弱女,轻卷帘布,凭窗凝望,西风乘势扑入,只见黄花迎风抖动,该要引起多少遐思冥想啊!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作品,它通过睹秋思人,悲秋伤别,来抒发同丈夫赵明诚别后的孤寂。面对飒飒秋风,抖动的黄花,多少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而首先想到的是那曾经有过的甜蜜的爱情和家庭的和悦,然而丈夫远离,闺房空寂。这纤弱的黄花,不是更容易引起思夫女子的哀怨吗?作者竟能信手拈来,一个“瘦”字,真是妙趣横生,意境无穷!如果联系她从靖康元年后的那些坎坷经历,直至晚年不知其所终的流亡生活,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女词人,不是更让人想见她的当年吗!帘卷,西风才入;帘卷,始见黄花;西风拂面,秋思入情,人与黄花比瘦,写尽深秋之景,难尽思人之情。此为妙一。
  一个“卷”字,一个“比”字,把另外七个字如同穿珠,最后用个“瘦”字,使珠串生辉,情景交融。这正如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偶》一书中所云:“著一‘卷’字,嵌一‘比’字,而字字如贯珠,末后出一‘瘦’字,缀之一夜光……”真是点睛神笔。此为妙二。
  再从声韵看,“风”字声响而大,“瘦”字声轻而细;从响而大发出,在轻而细处收敛,仿佛奔泻的山泉,飞流直下,绕石迂回,流向远方一样,由大变小,从重减轻,戛然而止。读词至此,谁人不拍案称绝,甚而瞠目无言呢!此为妙三。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有此三妙,使《醉花阴》一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以致九百年来盛名不衰,百读不厌。这常使人想到“得心应手”这个成语,《庄子·天道》有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宋代欧阳修在《书梅圣俞稿后》说的“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都道出了它的故实。要想文章回味无穷,如果不能从生活中提炼,并用之于笔端地变生活语言为更凝炼的语言,恐怕很难作到这步。
  古人云:“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能以“瘦”字之妙鞭笞自己,都愿以苦心而为,以苦心去揣摩,去结构他们各自的“篇章”,我们美好的生活,必定妙境无穷。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赤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