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军装的护线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748
颗粒名称: 不穿军装的护线兵
分类号: E28
摘要: 每当人们乘车或路过兴仁县境内时,经常会看见一位四十多岁、身穿回族服装,手拿铁镐的人穿行在山谷树林之中。他不是巡逻的士兵,也不是采药的中医,而是成都军区驻兴义某通信营电缆护线民兵马运贤。家住兴仁县马家屯乡高寨回族村的马运贤,一九八四年,承包了马家屯哨所和雨樟至巴铃一段长四十多公里的通信线路。由于他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当年底,他所承包的马家屯哨所即被原昆明军区通信二站评为先进哨所。记得去年夏季,当地连降暴雨,山洪突发,严重地威胁着通信线路。马运贤百倍警惕,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当部队干战冒雨赶到时,线路已恢复正常。战士们立即用车把他送往兴仁县医院。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民兵 部队

内容

每当人们乘车或路过兴仁县境内时,经常会看见一位四十多岁、身穿回族服装,手拿铁镐的人穿行在山谷树林之中。他不是巡逻的士兵,也不是采药的中医,而是成都军区驻兴义某通信营电缆护线民兵马运贤。
  家住兴仁县马家屯乡高寨回族村的马运贤,一九八四年,承包了马家屯哨所和雨樟至巴铃一段长四十多公里的通信线路。由于他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当年底,他所承包的马家屯哨所即被原昆明军区通信二站评为先进哨所。一九八五年,他所维护的通信线路又被成都军区第二通信总站评为标准化线路;一九八六年,他再次被这个总站评为先进个人。今年五月上旬,成都军区第二通信总站对线路全面普查,他承包的这段通信线路,又二次被评为全站达标线路。
  在诸多成绩面前,他没有丝毫疏忽,仍然一心扑在线路上,坚持每三天巡线一次,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並对线路经过的地形地物记得清清楚楚,从未发生过人为的通信事故。在长期的巡线和排障实践中,他学会了一手硬本领。
  记得去年夏季,当地连降暴雨,山洪突发,严重地威胁着通信线路。马运贤百倍警惕,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六月中旬的一天深夜,雷鸣电闪,大雨如注,当时他正患重感冒,仍继续坚守在哨所里。突然,信号灯告警,他翻身爬起,拿出仪器测试,确定是离哨所七公里的大丫口处,电缆崩断。于是,他一面叫十二岁的小儿子到县邮电局与部队联系,一面带着妻子、儿女共六个劳动力,备齐抢带通工具,冒着大雨,踩着泥泞小道,迅速赶往出障现场。由于天黑路滑,他不慎从三米多高的斜坡上滚了下去,小腿部被树桩划了一道两寸长的口子,鲜血直流。他顺手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扎住伤口,又奋力赶路。来到现场,果如所料,电缆被山洪冲断。他们全家用马灯、电筒照明,迅速挖出电缆断头。他利用学到的排障技术,凭着以往的实践经验,接通断头,排出了故障。当部队干战冒雨赶到时,线路已恢复正常。疼痛和疲劳使他昏倒在现场。战士们立即用车把他送往兴仁县医院。两个小时以后,他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部队领导激动地握着他的手,感谢他又为部队立了一功。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俊帮
责任者
马运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