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州民族教育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628
颗粒名称: 发展我州民族教育事业
分类号: G75
摘要: 为尽快改变我州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几年来,特别是建州后,我州各级党政部门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从各方面给予扶持。去年,安龙一中还为少数民族女生开办了一个初中补习班;在中小学和中专学校读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费、书费、生活费以及教学用具等方面都得到照顾。五年多来,全州用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特殊措施所花的经费已达六百一十二万元,占全州民族经费的33.2%。全州在校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分别为一万三千六百人和九万四千三百人,分别占在校中小学生人数的28%和30.6%。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民族教育 发展

内容

近几年,我州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步伐。 为尽快改变我州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几年来,特别是建州后,我州各级党政部门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从一九八二年起,先后恢复和新办了一批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师范学校。到目前止,全州共有县属民族中学六所、民族师范一所、民族师专一所、九年制民校三所、民族小学十四所;还在兴义一中、兴义五中、安龙一中、普安一中开设了民族班,州民族师专开设了民族预科班,州卫校开设了民族医士班,在州体委开设了民族中专班;为帮助每年参加大中专考试落选的少数民族初、高中毕业生巩固学业,向大中专学校输送更多的少数民族学员,除各县民族中学和普通中学都开办了民族补习班外,还委托州政协开办了一个高中补习班。去年,安龙一中还为少数民族女生开办了一个初中补习班;在中小学和中专学校读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费、书费、生活费以及教学用具等方面都得到照顾。此外,对边远区、乡的公办小学的少数民族女生还实行了“双免”教育。针对边远区乡十部缺乏和现有干部素质不高的实际,从一九八三年起先后委托州财校、州委党校和黔西南州民族行政干部管理学校招生,代培了七个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五年多来,全州用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特殊措施所花的经费已达六百一十二万元,占全州民族经费的33.2%。全州在校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分别为一万三千六百人和九万四千三百人,分别占在校中小学生人数的28%和30.6%。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永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