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好家属”——卢水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554
颗粒名称: “军人好家属”——卢水玉
分类号: D632.3
摘要: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慕名来到州武警支队机关大院,听这里的群众讲张维智与卢水玉生活中的小故事。卢水玉是兴义县下五屯乡水库小学教师。她的丈夫张维智现任州武警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她的支持和鼓励,使张维智解除了后顾之忧,思想进步较快。入伍第三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八〇年,他俩的婚期已近。他却被调到一个后进中队任中队长。为了集中精力改变这个中队的落后面貌。他向她提出推迟婚期的要求。当时,她已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了。婚后,家中一件件具体事象一副副重担压在卢水玉的肩上。她连夜冒雨把孩子送进医院。一九八一年春,张维智所带的后进中队被州武警支队评为先进中队,受到省武警总队的表彰。
关键词: 军人好家属 卢水玉 生活故事

内容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慕名来到州武警支队机关大院,听这里的群众讲张维智与卢水玉生活中的小故事。
  卢水玉是兴义县下五屯乡水库小学教师。她的丈夫张维智现任州武警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一九七四年,他俩刚在家乡(云南省寻甸县功山区)建立恋爱关系,张维智就应征入伍到兴义军分区服役。当时张的父母都已年逾花甲,且父亲瘫痪卧床,而弟弟才十四岁,不能承担家庭重担,生活十分困难。一些亲朋好友劝她乘早“吹灯”(方言:解除婚约之意),免受拖累。她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以一个未过门儿媳的身份,经常步行十多公里,去看望张维智的父母。她的支持和鼓励,使张维智解除了后顾之忧,思想进步较快。入伍第三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恋爱到结婚的整整八年中,他俩只见过两次面,是飞越千山万水的封封情书,把两颗滚烫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的。她理解他的报国之心。那还是一九七九年,她第一次到部队探望他。当时他正带领战士们进行紧张的实弹射击。她住了二十天,张维智只陪她看了一场电影。他为此曾流露歉疚之情。但她没有埋怨他。
  一九八〇年,他俩的婚期已近。他却被调到一个后进中队任中队长。为了集中精力改变这个中队的落后面貌。他向她提出推迟婚期的要求。有人在她耳边吹冷风:“他提干后变心了!”当时,她已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了。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她仍然坚信心上人:一个对工作踏踏实实的人,对爱情肯定是坚贞的! 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九八一年,他们结婚了。婚后,家中一件件具体事象一副副重担压在卢水玉的肩上。为了使丈夫安心部队工作,她没有叫一声苦。一九八二年九月,她生孩子后,负担更重了。记得一个晚上,孩子发高烧,病得历害。她连夜冒雨把孩子送进医院。第二天孩子未好,她却累病了。还有一次,她去上课后,孩子从床上滚下来,弄得满脸是血。她回来抱起孩子,母女俩哭做一团。一九八一年春,张维智所带的后进中队被州武警支队评为先进中队,受到省武警总队的表彰。这年七月,他立了三等功。今年三月中旬,她被省武警总队评为“军人好家属”。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波;
责任者
张维智
相关人物
卢水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