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渡关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528
颗粒名称: 八渡关古道
分类号: K916
摘要: 看着汽车在蜿蜒曲折的黔西南山区公路南行,驶过册亨县南部最后一个大山隘口的伟南丫口,继续盘山而下,来到谷底,一条大江横躺眼前,没有大桥,只有一艘载重渡轮。这就是南盘江的八渡公路渡口。自古以来,皆为黔桂两省区交通之要塞,古代在此设有驿站。抗日战争爆发时,日本帝国主义封锁我国沿海,欲断绝我与外之联系。但到六月份江水暴涨,浮桥被冲毁,渡船仍用人工拉纤。解放后,八渡古道展现了新容。一九五六年以后,用汽轮引渡,减轻了船工拉纤的繁重劳动。每天都有满载旅客的客车和装载广西百货或贵州煤炭的货车在此过渡。随着“两江一河”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八渡口的发展将对黔桂两省区的经济起着更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册亨县 八渡关 古道

内容

看着汽车在蜿蜒曲折的黔西南山区公路南行,驶过册亨县南部最后一个大山隘口的伟南丫口,继续盘山而下,来到谷底,一条大江横躺眼前,没有大桥,只有一艘载重渡轮。这就是南盘江的八渡公路渡口。
  八渡距册亨县城七十三公里。自古以来,皆为黔桂两省区交通之要塞,古代在此设有驿站。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拨粤归黔,划江为界,八渡是黔粤郊关,黔设把总,粤设外委,互相守关。清代册亨民族诗人麟瑞氏把八渡列为册亨八大风景区之一,并作词《浪淘沙》,词云:“八渡住江湾,是两郊关,黔粤封疆一水间。从春徂夏红于染,涌出丹颜。”抗日战争爆发时,日本帝国主义封锁我国沿海,欲断绝我与外之联系。为了抗战需要,一九三九年开始修筑安(龙)八(渡)公路,调动当时兴仁第三行政区所辖“盘江八属”中的兴仁、兴义、贞丰、安龙、册亨、望谟等六个县八千多民工分段施工修筑;一九四二年又征调三千八百四十多个民工,共投一十二万多个工,始完成全部工程。抗日战争中,从南宁、百色运往昆明的许多军用物资都由八渡经过。那时八渡设公路简易码头,置渡船,用人工牵缆引渡。一九四五年元旦,美军中国战区司令麦克鲁和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杜聿明亲自到八渡视察,当年三月初又调动民工和技术员共一万多人,加上美军工兵,对安八公路进行清修,在八渡设立兵站,在离八渡四公里的广西弄江村地界设简易飞机场。八渡江面架设浮桥,汽车可以从浮桥通过。但到六月份江水暴涨,浮桥被冲毁,渡船仍用人工拉纤。
  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云南,一九四九年底,罗盘区游击支队二十二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工兵营,以一天一夜的时间又在八渡搭好浮桥,使陈赓司令员率领的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能顺利地从百色经八渡入黔西南到云南消灭残匪,解放云南省。
  八渡口不但是军事要塞,而且是黔桂两省区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早在宋代绍兴年间,朝廷在邕州开马市,西南地区名马就经八渡运往广西。历来册亨、安龙、贞丰盛产的桐油就经八渡运至广州后出口。
   然而对这个古渡,在老辈人的记忆中却是何等的恐怖和凄凉。
  在那晦黯的历史岁月中,官兵土匪在这里横行霸道,他们经常抢劫商客,杀害游人。那些因灾荒而迁徙的乡民,居住在盘江两岸的壮布人民交往探亲,到壮乡贩卖土货换回广盐或纱绽的商贾,在异乡舌耕和求学回乡度假的师生,但凡由此经过,无不提心吊胆。在这个古渡的沙滩上,不知撒下多少过客的眼泪,江面上不知漂流过多少个被害人的身躯。麟瑞氏描写八渡口的另外一首《浪淘沙》词中叹道:“守吏严察奸,非同等闲,异服殊音来往艰。阳斜即以轻舟系,空把船攀。”国民党崩溃前夕,盘踞在黔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从八渡过江经桂北外逃时,破坏码头和船只,烧毁民房,打死百姓,把八渡变为一片废墟。
  解放后,八渡古道展现了新容。一九五三年重新修建码头,打造渡船。一九五六年以后,用汽轮引渡,减轻了船工拉纤的繁重劳动。经过多次的修整扩建,现在,两个水泥结构的码头雄踞在渡口两岸,两根钢缆横跨在码头上空,通过四个滑轮,系着七十二吨级的渡船,渡船一次可以同时载渡四辆大卡车。每天都有满载旅客的客车和装载广西百货或贵州煤炭的货车在此过渡。江面上,昔日的竹筏小舟已被机轮船所代替,每天都有装载着当地土特产品的机轮船在码头停泊装御,码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现。随着“两江一河”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八渡口的发展将对黔桂两省区的经济起着更大的促进作用。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福建;
责任者
麟瑞氏
相关人物
麦克鲁
相关人物
杜聿明
相关人物
陈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册亨县
相关地名
兴仁县
相关地名
兴义县
相关地名
贞丰县
相关地名
安龙县
相关地名
册亨县
相关地名
望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