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就要带头致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172
颗粒名称: 农村党员干部就要带头致富
分类号: F124.7
摘要: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并加入了党的组织,成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在村民委员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纳福村的面貌确实有了很大改变:赌博、盗窃等刑事犯罪的现象没有了;盖新房子、戴手表、玩收录机和电视机的人家越来越多了;姑娘和小伙子的衣着打扮有点城市格调了。纳福村的这些变化是来之不易的。记得前些年,党和国家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除了种菜,我还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甘蔗、大蒜,养了几头猪,还养了几十只鸡和鸭。我还拿出二十五元作为扫盲费用,办起了夜校,一年来,已有四十七人取得脱盲证书,三十八人取得小学毕业证书。
关键词: 农村 党员干部 致富

内容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并加入了党的组织,成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在村民委员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纳福村的面貌确实有了很大改变:赌博、盗窃等刑事犯罪的现象没有了;盖新房子、戴手表、玩收录机和电视机的人家越来越多了;姑娘和小伙子的衣着打扮有点城市格调了。
  纳福村的这些变化是来之不易的。记得前些年,党和国家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也开会作过动员,可是大家都不吭气。有人甚至对我们说,你们党员干部敢不敢富?这似乎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我家七口人,只有我一个劳动力,爱人在县里工作,大的小孩子才十几岁,公婆都已六十多岁了,要想富起来,困难确实具体得很。我下决心,一定要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我根据自然条件、季节安排好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现有的优势,在抓好粮食的基础上,大种蔬菜。为了种好蔬菜,我专门到罗甸去向菜农学习了几个月,初步掌握了气温较高地区种植蔬菜的一些技术和方法。除了种菜,我还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甘蔗、大蒜,养了几头猪,还养了几十只鸡和鸭。一九八五年,我家除粮食外,蔬菜收入六百元,甘蔗收入四百二十元,大蒜收入一千元,生猪收入一千元,鸡鸭收入二百元,共计收入四千二百元,人均收入六百元,比一九八四年收入翻了一番。
  群众看到我这个党员干部先富起来了,心里也想富起来。我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有责任帮助他们,带领他们共同富裕。农民罗建明,种甘蔗很有经验,但没有钱买甘蔗种,我就借给他,并对他说卖了甘蔗再还钱给我。后来他种了五亩五分甘蔗,收入二千元。农民韦明华、黄道明是困难户,开始我动员他们种大蒜,一是因为种大蒜不象种甘蔗、种蔬菜那样讲究技术,二是见效快。没有种子,我每一家借给他们二百五十斤,结果成功了。我动员全村改掉秋季种小麦和油菜的习惯,大种蔬菜。我把自己种蔬菜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在我的带动下,那年全村种蔬菜一百三十三亩。我们村有的人有手艺、有技术,我就动员他们发展副业。青年农民韦仕豪想搞运输,我帮助他贷款买拖拉机。我们村有两个农民有做砖瓦的技术,我动员他们把砖瓦烧起来;有一个农民是泥水匠;我就动员他去搞修建,并帮助他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凡有困难来找我的,我都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对个别人家,我还帮助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创造条件。对劳动力多余的人家,我把他们组织起来,到外面去做活路,给养护段打石子,给学校装卸东西,广开致富门路。
   我还拿出二十五元作为扫盲费用,办起了夜校,一年来,已有四十七人取得脱盲证书,三十八人取得小学毕业证书。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罗建英;
责任者
罗建明
相关人物
韦明华
相关人物
黄道明
相关人物
韦仕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纳福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