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 开拓前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6168
颗粒名称: 艰苦创业 开拓前进
分类号: D263
摘要: 一九七九年,我任普安县磷肥厂副厂长。当时的磷肥厂,仅有二十几名职工,生产上不去,产品销不出。连年亏损,频临倒闭,靠国家补贴过日子。为摆脱这种困境,我分析了普安县经济发展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情况,瞄准我县水泥市场的紧俏形势,提出并竭力促成了厂党支部作出转产水泥的决定。转产期间,我坚持到车间生产,严把技术质量关,并开始着手进行工厂管理整顿,加强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使转产成功,建成了普安县水泥一厂。公安机关将他拘留教育。水泥厂的今天,是全厂职工用血汗换来的,是党中央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的结果,是集体领导的结果。
关键词: 普安县 磷肥厂 经济发展 工业产品

内容

一九七九年,我任普安县磷肥厂副厂长。当时的磷肥厂,仅有二十几名职工,生产上不去,产品销不出。连年亏损,频临倒闭,靠国家补贴过日子。为摆脱这种困境,我分析了普安县经济发展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情况,瞄准我县水泥市场的紧俏形势,提出并竭力促成了厂党支部作出转产水泥的决定。转产期间,我坚持到车间生产,严把技术质量关,并开始着手进行工厂管理整顿,加强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使转产成功,建成了普安县水泥一厂。
  一九八一年我出任水泥一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对工厂进行了一些改革。在那企业管理“大锅饭”还是顺理成章的年代,水泥厂开始实行了“按劳取酬”的计件工资制,大胆试行按量计发浮动工资管理方案,奖勤罚懒。在实行改革中,当时上面的、下面的、厂内的、厂外的一些人不理解,有的甚至说我们是在搞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我据理力争,推行改革。一些好心的同志劝我说:“何苦呢?又不是为了你。”我说:“怕什么?我又不想保乌沙帽,是想干点事,干事业不冒风险还行吗?”就这样,我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试行改革的当年,首创产值十五万元,实现利润五万元,上交税金四千元,从此结束了我厂靠补贴过日子的历史。
  一九八四年四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水泥一厂和二厂合并;八月又接收了倒闭的普安县软木厂十八名工人;同年十一月,基本下马的县农具厂也合并到了水泥厂。半年的时间,我们联合的三个不景气的工厂,原来二十几人的小厂,突然人数翻了几番,压刀更大了。我常常坚持在生产车间跟班劳动和处理技术难题,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吃住都在车间。当我回到家中时,妻子心疼地责怪我说:“你为工厂苦死累活,图个什么呢?”我说:“今年我已四十八岁了,碰上这大好年代若不抓紧作点贡献,那就对不起党的教育和培养。”我还常常安慰妻子说:“你多支持我点,多为党和人民办点事,一家人活着也光彩嘛!”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水泥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恢复了正常生产,还请了外债,还扩建了一条年产二万吨的水泥生产线。这条水泥生产线,按投资新建,需人民币二百四十万元。但我采取自行设计、安装,有些机器就用农具厂的改装制造,为国家节约了一百多万元,并争取了宝贵时间。
  自转产以来,水泥厂从二十多人的小厂变成具有二百多名生产工人的日益兴旺的企业。一九八五年产值达二十七万元,实现利润十四万元,一九八六年完成产值五十五万元,实现利润三十万元。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六年,产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四五,利润年均增长百分之五二点五,利润五年翻了三番。州委领导曾握住我的手说:“不容易呀,木义同志,你在治穷致富的事业中,作出了贡献,我代表人民感谢你。”一九八五年,我荣幸地获得了全国“五一”奖章。
  普安县水泥厂能办得如此兴旺发达,我们除了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改革,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生产岗位责任制外,还注意抓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关心职工生活。如职工刘大毛,并厂时目无法纪,常常无理闹事,打骂职工和领导,谁也管他不得。平时他很少上班,每月仅领20来元的工资。公安机关将他拘留教育。回厂后,我经常和他谈心,促使他痛改前非。另一位工人曾多次赌博,输得精光。在他被扣留期间,我视其家庭困难,主动安排其妻到厂做小工。当这位工人回厂后看到原先破败的家庭充满春意,顿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从此他改邪归正,兢兢业业地工作,受到职工的好评,还当上了班长。为了让散居在各处的职工享受到健康的文化生活,少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厂党支部作出决定,统一垫钱给职工购买电视机,以后逐月扣清。职工们高兴地说:“领导这样关心我们,我们也要一心扑在工作上。”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式,搞好企业管理。为了保持荣誉,对前来购货的用户,尤其是经济还不宽裕的农民,一律给予优惠。秋收时节,筑个晒坝,要到城里排队买水泥,实在是不方便。我厂研究决定:方便农民,场天零售。这一做法深受农民欢迎。由于我们经营方式对头,在顾客中享有较高信誉,在水泥滞销的一九八六年,我厂水泥产量和销量,都同步达到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三是注意维护班子的团结,不谋私利。我厂能够连年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关健是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一次我外出开会,家中工作由副厂长主持,一位有二十几年工龄的老同志,不按岗位责任制完成任务,在家厂长果断地进行了处理。后来这位老同志寻我告状,我支持了在家副厂长的正确处理,严肃批评了告状的老同志。由于我厂的经济效益较好,有的工人每月可领到五十元左右的奖金,而我们厂级领导最多只能拿二十元的奖金。我多次在班子会上讲,领导同志要做出表率,去影响职工,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如完不成任务,首先要重罚支书、厂长,扣当月工资的50%。全厂职工着到厂领导这样尽职尽责,也就竭尽全力搞好生产了。
  四是任人唯贤,不徇私情。年轻的共产党员王甫元同志在授权内处理本职事务。一次我的一个亲戚到厂买水泥,他让其按秩序排队,旁边有人向他暗示:这是陈支书的亲戚,但他却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当我得知此事后,暗暗看中了这位公正的同志,我根据他的专业特长,举名推荐,上级批准,担任了副厂长。全厂职工看我们厂领导能任人唯贤,有什么话都肯给我们讲了。他们的一些建议在水泥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水泥厂的今天,是全厂职工用血汗换来的,是党中央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的结果,是集体领导的结果。我决心继续努力工作,争取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木义;
责任者
王甫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普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