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河风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967
颗粒名称: 大桥河风光
分类号: U448.4
摘要: 大桥河古称阿黑河或丫黑河,为北盘江一大支流。位于晴隆县城东南十二公里,有公路直达其间。这里,气候温暖,草木常青,山光水色,景致引人。人们来到大桥河畔,可随心所欲去领略“干洞涌泉”的奇景、“狮子口雄关”的险情,“黑大寨风情”之古味。干洞,这一平常的地名中,却饱含着一个古老、神奇而优美的布依族民间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一对布依族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反抗族权、神权的束缚,最后在干洞的碧水塘中,以身殉情。这段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而成了传统的民族节日。每年清明节这天,无数村寨的布依族男女青年,身着新装,踏至干洞。离干洞涌泉沿河而下约半里。这就是古今闻名的古关隘“狮子口”。
关键词: 大桥河 晴隆县 布依族

内容

大桥河古称阿黑河或丫黑河,为北盘江一大支流。位于晴隆县城东南十二公里,有公路直达其间。这里,气候温暖,草木常青,山光水色,景致引人。人们来到大桥河畔,可随心所欲去领略“干洞涌泉”的奇景、“狮子口雄关”的险情,“黑大寨风情”之古味。
  汽车来到晴鸡公路桥头,最先可观赏“干洞涌泉”。干洞,这一平常的地名中,却饱含着一个古老、神奇而优美的布依族民间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一对布依族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反抗族权、神权的束缚,最后在干洞的碧水塘中,以身殉情。这段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而成了传统的民族节日。每年清明节这天,无数村寨的布依族男女青年,身着新装,踏至干洞。节目的名称就叫“赶干洞”。青年们来这里,一是悼念当年殉情的先人,一是各自寻觅终身伴侣。干洞外围的环境清新宜人,有悠青飘绿的杂树,也有各色各样的野花,还有追欢鸣啼的山雀。洞内原有阴河水从洞中流出,是大桥河之源,后来阴河改道至洞口下端,阴河水从地下河涌出,有两个泉洞,即上泉洞和下泉洞,上泉洞出水量略小,下泉洞出水量大。泉洞中涌出的水柱直径约一至一点七米,其势汹涌,很有观赏价值。
  离干洞涌泉沿河而下约半里。举目仰视,但见河岸西北,一壁悬岩,拔立万仞。有羊肠道绕向岩巅通往县城。岩下山鹰扶摇,紫燕群飞;岩壁上古木弯腰,莽藤倒挂;愈显得其气势之雄伟。这就是古今闻名的古关隘“狮子口”。清朝咸同年间,白旗义军将领谭元辅曾于此关屡克红旗官军,兵入县城。
  狮子口岩下,是古老的布依村寨——黑大寨。明朝洪武初年,这里便是“阿黑十二寨”的主寨。寨中挺拔有几人合抱的大树,耸入云霄,庞大的树冠将村寨掩映在绿荫下,愈显古香古色之趣。寨门口靠近川流不息的大桥河,河上有一座不知建于何年何月的石拱桥。其景致如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丹青,既古朴又典雅。河上的另外几座“桥梁”——几株弯腰古木,由此岸横卧于彼岸,形成天然的、有生长力的桥梁,给大桥河风光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夜幕降临,河对岸的一、二级电站开始发电,河谷夜色又别生一番情趣,密匝匝的灯火如同布满天街的群星,在黛青的山坡闪烁,在浮动的河面闪烁,好似银河飘然下界,令人赞叹不迭,不由得萌生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联想来。
  若是秋末冬初,还可乘兴登临黄果山,那满目绿的叶、金的果,散发出一缕缕悠长的清香,引人食欲。盛夏时节,还可尝尝沁人胃脾的鲜果夏橙……大桥河河谷是琦丽、妖娆而富有个性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和黔西南一道,迎来一个新鲜的岁月……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秋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晴隆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