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断眼盲 赤心感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923
颗粒名称: 指断眼盲 赤心感人
其他题名: 残疾农民潘文超热心办学侧记
分类号: C913.69
摘要: 潘文超是兴仁县狮子乡尖坡村民组长。今年四十八岁,右手四指已残,左眼失明。但他身残志坚,怀着一颗滚烫的心,和群众一起建校办学。一九八六年春天,狮子乡掀起普及初等教育、集资办学的热潮。潘文超赶到乡政府,向领导陈述尖坡组建校办学的打算,得到了乡政府的鼓励。潘文超回到尖坡,立即召开群众会,讨论建校办学,多数群众表示马上就干。老潘和乡亲们,忘记了疲劳,倾心地听着这山寨四周发出的回声。去年底,州、县教育局检查验收,潘文超等受到了表扬。
关键词: 赤心 潘文超 盲人

内容

潘文超是兴仁县狮子乡尖坡村民组长。今年四十八岁,右手四指已残,左眼失明。但他身残志坚,怀着一颗滚烫的心,和群众一起建校办学。
  一九八六年春天,狮子乡掀起普及初等教育、集资办学的热潮。潘文超赶到乡政府,向领导陈述尖坡组建校办学的打算,得到了乡政府的鼓励。潘文超回到尖坡,立即召开群众会,讨论建校办学,多数群众表示马上就干。少数人主张慢慢来,说起粑粑要米做,先解决两个问题:地基怎么办?木料、砖瓦怎么办?潘文超说:“各位父老乡亲,办学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人人有责。我家的自留地献出两分作学校地基,至于砖瓦、木料,大家出一点行不行?”人们在互相耳语:
  “组长出地基,扛了大头,我们凑点建材也应该。”
  “他潘文超这样大方,怕是想图点啷子!?”
  “别胡扯,人家潘组长的幺儿都读四年级了。这所学校建成后只办一、二年级。”
  最后,大家公推潘文超和陈继高为办学小组领导,筹备材料。七月一日,建校工程开始,挖土基、运片石、挑石砂,全组群众干开了。石砂要到两公里外的蒿枝坪挑,每人五百斤任务。潘文超一马当先挑石砂,还要负责为大家过磅。村支书潘国祥召开村干部会,决定解决三十棵原木支持该组建校。但是,村林场离工地有七公里远,怎么搬运呢?潘文超发出号召,棒劳动力跟我来,一人一棵。不到半天时间,这些树就运到了建校工地。一些年轻小伙悄声说,潘组长虽然有支手不得力,但干活不比我们差。
  老潘一心一意建校,自己的六千多株烤烟没功夫管,有的已烂在地里;烤房本应打顶封盖也没顾上,被雨水淋坏了。家中的事统统丢给了老伴。夜深人静,奔忙了一天的老潘,才坐下来与老伴拉家常,提起烤房和烤烟,他老伴十分心疼,埋怨老潘只顾集体不管家。老潘也感到可惜,但他安慰妻子:“我们家受点损失不要紧,建校是大事,散了筏(方言,散伙之意)可不行!家中的事,你就多操点心吧。”
  老潘一如既往。
  建校接近尾声,木料不够用,他把自留地里一棵护了多年的杉树砍来添上;还不够,又把自家的楼幅(或用枕)抽了两棵出来。最后一道工序是盖瓦,按决议每户捐献三百一十块瓦,但是有十五户人家确实拿不出。这时,老潘又想到自家院坝里那堆留来翻盖房子的瓦。于是,这十五户人家应交的数字,又由老潘包下来。
  八月底,一栋片石墙、瓦面、有三间教室的校舍竣工了。九月六日,尖坡一组、二组、水淹坪、刘家寨、卡子房等地的五十多个儿童,走进了这所学校。
  琅琅的书声从教室传出,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老潘和乡亲们,忘记了疲劳,倾心地听着这山寨四周发出的回声。去年底,州、县教育局检查验收,潘文超等受到了表扬。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科林
责任者
王立鹏
责任者
潘文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仁县
相关地名
狮子乡
相关地名
尖坡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