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艾农民有“六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633
颗粒名称: 坝艾农民有“六难”
分类号: F323.8
摘要: 在乡政府简陋的办公室里,乡党委书记苏仲光向记者介绍了近几年来这个乡的情况。一九八四年种蔗六百亩,去年上升到九百亩,今年达到一千二百亩。去年甘蔗产量二百五十万公斤,今年可达到四百万公斤左右。谈到这里,苏仲光同志说,这些仅仅是好的一面。这几年甘蔗、芭蕉芋等大宗农副产品发展起来后卖不出去。乡里没有供销点,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化肥、盐巴、煤油及其他日用品,多数是到对岸的广西去买,很难保证。但到了八月十日,化肥还到不了农民手里,原因是县里将化肥送到巴结,再由巴结经广西境内运到坝艾乡对岸下货,有二十二公里的运费补贴解决不了,供销社不愿干。苏仲光同志讲,他调到乡里三年,还是乡里派人马去歪染请个体户来放过一次。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坝艾 闭塞

内容

兴义县坝艾乡政府,孤零零地立在南盘江的左岸,上下几里路不挨人家。 在乡政府简陋的办公室里,乡党委书记苏仲光向记者介绍了近几年来这个乡的情况。他说,三中全会以来,坝艾乡变化也不小哩!这里发展商品生产主要是靠甘蔗。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乡里把发展甘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采取甘蔗上山或者移到望天水田里种植等措施,因此发展很快,甘蔗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一九八四年种蔗六百亩,去年上升到九百亩,今年达到一千二百亩。去年甘蔗产量二百五十万公斤,今年可达到四百万公斤左右。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也有发展,群众的生活比过去有一定的提高。谈到这里,苏仲光同志说,这些仅仅是好的一面。由于偏僻闭塞,交通不便(目前这里尚无公路),群众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无法解决,这使我们基层干部感到忧虑。他讲的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坝艾农民有六难: 一是卖农副产品难。这几年甘蔗、芭蕉芋等大宗农副产品发展起来后卖不出去。去年,这个乡产芭蕉芋十五万公斤,没有电当地不能加工,全靠兴义县桔山、下午屯等地的个体户来收购,价钱很低,两分钱一斤,还要送过江去人家才收购。而且时收时停,不稳定。去年好些农民种的芭蕉芋都卖不出去。卖甘蔗的难处那就更多了。 二是买工业品难。乡里没有供销点,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化肥、盐巴、煤油及其他日用品,多数是到对岸的广西去买,很难保证。今年五月,上级拨给这个乡三千公斤救灾化肥,上面分了指标,乡里也落实到了农户。但到了八月十日,化肥还到不了农民手里,原因是县里将化肥送到巴结,再由巴结经广西境内运到坝艾乡对岸下货,有二十二公里的运费补贴解决不了,供销社不愿干。全乡六百农户,今年只供应了三次煤油共四百五十公斤;近处的群众买得一点,远的还不知道消息,煤油就被抢光了。 三是儿童入学难。全乡有四百来名适龄儿童,能入学的不到百分之七十。缺教师,缺校舍。全乡除一所民小有校舍外,其余的都是在民房里上课,很不稳定。 四是看病就医难。乡里原有三个民办医生,六张病床,由于报酬不落实,待遇太低,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医生只能一边搞生产,一边在卫生所值班。此外,该所没有流动资金卖药品,病人来了找不到医生,有时医生在也因没有药品而无法治疗。 五是看电影难。这个乡已有几年没有放过电影了。苏仲光同志讲,他调到乡里三年,还是乡里派人马去歪染请个体户来放过一次。从那以后,再没有放过电影了。至于其他文艺活动就更谈不上了。 六是看报难。由区里到这个乡要走四个多小时的路,投递困难,报纸信件的传送很不及时,个把星期才能收到一次,信息很闭塞。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宗裕
责任者
冯永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