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的坝算村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535
颗粒名称: 遵纪守法的坝算村人
分类号: G216.2
摘要: 望谟县平洞乡坝算村,建国三十七年来,没有人因犯罪进班房,是全县遵纪守法最好的一个村庄。一九五三年,平洞乡第一届乡人民代表普选后,坝算村建立了村党小组、村调解委员等村级干部组织,当时全村只有三十九户,二百多口人。第二天,村里召开群众会,把参加赌博的八个年轻人拿来亮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坝算村的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人们同时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一九八五年以来,该村的青年人自动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自筹资金建立村图书室、办科技小组、墙报宣传栏等。今年三月,坝算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在省、州、县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坝算村文化站」。
关键词: 望谟县 遵纪守法 坝算村人 文明单位

内容

望谟县平洞乡坝算村,建国三十七年来,没有人因犯罪进班房,是全县遵纪守法最好的一个村庄。
   坝算村距离望谟县城三公里,全村分为上院、下院和坝穴三个自然村寨,共有九十一户布依族人家,四百八十二人。
  一九五三年,平洞乡第一届乡人民代表普选后,坝算村建立了村党小组、村调解委员等村级干部组织,当时全村只有三十九户,二百多口人。该村在解放前都是贫苦农民,有的还当过长工,做过短工,全村都饱偿了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全村都盼着过上安定的生活,谁也不想欺负谁,家家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这期间,村里有一位名叫黄太元的老人,他为人正直、办事公平、很有威信。他经常教导子孙后代,说:『要丰衣足食,就得勤劳耕耘;要使全村的人都过着安宁的生活,谁都不能做亏心事。』这位村老虽然离别人间已有二十多个春秋,但全村人都不会忘记他的教诲。
  一九五六年,坝算村成立了党支部。先后任免的四任党支部书记、共青团书记;五任村长、调解委员、妇联主任、三任民兵连长都带头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工作任劳任怨。都是群众信得过的好带头人。
  一九六八年,正值『文革』混乱时期。坝算村附近的纳汉、纳朝村寨都设了赌场。八月的一天晚上,村干部和寨老派民兵分别到纳汉、纳朝清查本村参加赌博的人。清查结果,参加赌博的是本村的年轻人。第二天,村里召开群众会,把参加赌博的八个年轻人拿来亮相。向他们严正指出赌博的危害性,并将本村黄国顺在国民党时期因赌博而卖掉了田地、房屋和一切家产,最后流落外乡十多年,直至解放后才归得了家的生动事例教育这些年轻人。从那以后,谁也没有上赌场了。一九七九年三月,副支书的大舅班某,因烧苞谷渣不慎被火烧了三亩荒山,事后副支书第一个提出来罚班某的款,加倍补栽树木,并向群众检查;支书的舅苏某、村长堂弟黄某在山上要柴拿了群众的黄瓜吃,支书和村长按照村规民约照价赔,并向瓜主赔礼道歉;村调解委员的儿子酒后跟爱人吵架,同样召集干部到他家里来开批评教育会。这样,坝算村没有出现偷摸,没出现不文明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坝算村的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人们同时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一九八五年以来,该村的青年人自动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自筹资金建立村图书室(各类图书八百四十七册)、办科技小组、墙报宣传栏等。今年三月,坝算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在省、州、县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坝算村文化站」。现在这个文化站越办越好,他们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占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阵地,为全县村级文化站的建设和巩固做了榜样。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国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望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