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土地束缚的人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531
颗粒名称: 挣脱土地束缚的人们
其他题名: 普安县高兴乡高兴村见闻
分类号: G216.2
摘要: 离普安县城不远的高兴乡,堪称全县的首富。我们到高兴乡采访,乡里的同志说:你们该到高兴村看看。于是,从乡政府出发,顺着马车道,我们首先找到了采石场。面向地方工业开财源 采石场是县水泥厂原料的来源地。时值秋末,这乌蒙山系的一隅,早已是寒气袭人、毛雨纷飞了。浓浓的雾霭紧裹着大山,五步之外辩不清人影。经询问,这里领头的叫王能荣,小丫口村民组的会计,是个粗犷的汉子,很能吃苦。这十人中有五人是村里的困难户。以后他们的收入是会多起来的,而且这活路一天也不会停,常年有做。所以,小丫口的豆腐也就垄断了整个县城菜场。因地制宣各显神通 实土地承包,高兴村富余的劳力如鱼得水,已渗透到各个行当。
关键词: 普安县 高兴乡 采石场

内容

离普安县城不远的高兴乡,堪称全县的首富。我们到高兴乡采访,乡里的同志说:你们该到高兴村看看。于是,从乡政府出发,顺着马车道,我们首先找到了采石场。
   面向地方工业开财源 采石场是县水泥厂原料的来源地。时值秋末,这乌蒙山系的一隅,早已是寒气袭人、毛雨纷飞了。浓浓的雾霭紧裹着大山,五步之外辩不清人影。采石场的气氛却很热烈,人影攒动,近处一看,有的忙着装车,有的忙着撬大块的石头。经询问,这里领头的叫王能荣,小丫口村民组的会计,是个粗犷的汉子,很能吃苦。他今年九月包下了县水泥厂的石料供应活路,带着十个人为水泥厂开采石头。这十人中有五人是村里的困难户。到采石场干活,每人每天可领到两块钱。老王说:我这里才开张一个月,得的钱拿来买工具了。以后他们的收入是会多起来的,而且这活路一天也不会停,常年有做。
   豆腐村传统工艺添生机 县城里人吃豆腐,就点着买小丫口的。所以,小丫口的豆腐也就垄断了整个县城菜场。论起小丫口做豆腐的历史,也不知可追溯到哪朝哪代,可哪家都是祖上传下的技术。做豆腐能手陈祝飞说:她到小丫口已二十多年,现在推磨用的磨把,还是她老奶奶那代留下的。
  小丫口人做豆腐讲究一个细,他们说:细有豆腐粗有渣”,所以,在磨豆浆这道工序,连添一瓢进多少豆瓣多少水都有讲究。每家都有一粗一细两个磨,粗的拉瓣,细的磨浆。精细的做工加上得天独厚的水源,豆腐细嫩的程度是其他地方无法赶上的。
  小丫口豆腐分黄白两种,黄的即用柴火熏烤的豆腐干块,白的也就是通常说的老豆腐。做豆腐人很辛苦,每天半夜两三点起床,要推、要点、要榨、要炕,六、七点钟天麻麻亮就要背上市。每天一户人家至少要卖一榨豆腐,消耗豆子七点五公斤,虽然只有三几块的赢利,但他们说苦点就是为赚豆渣喂猪一—零钱积整钱。
  小丫口村民组田少地多,包谷是他们的主粮,有些人家靠卖豆腐买米吃。全村六十五户,有六十二户经营着豆腐生意,不但女人会做豆腐,男人也都是些好角色。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里自然成了“典型”,胆子大的弄上一榨,会连豆腐带背箩全部被没收了去。至今,老百姓说起都还寒心。
   破陈规寻求新科技 兰花塘村民组人家不多,只有三十二户。今年五月,县畜牧局的技术员陈智来到村里,宣传起了饲养新品种鸡的好处,还召集全组农民开了个养鸡培训会,讲了雏期保护、圈舍消毒、防病治病……群众对养良种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从贵阳搞回鸡种,于六月中旬分发到农户手中。
  说归说,做归做,要接受新东西,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特别是一些凭经验办事的老农。他们说:“洋鸡”是电抱鸡,喂不活,活了也不肯长,肉也不香。所以陈智第一次拿鸡种来时,许多人都不敢要。家住兰花塘的高兴村村长徐忠良,带头喂起了“洋鸡”。他和同期喂鸡的人家合计了一下,这批鸡成活率竟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五个月不到,大的已有二点三公斤,小点的也是二公斤以上。
   良种鸡的饲养成功,令那些老农大开眼界,他们心里也活动开了,当第二批鸡种运来时,都云围着陈智,要求给鸡种。
   这样,良种鸡迅速成了兰花塘的热门货,现在有二十五户人家饲养,多的人家喂三十几只,少的也在十只以上,还有不少人家在等着鸡种呢。
   瞄准市场以质取胜 小坡脚村民组紧靠公路,烤的包谷酒出了名的好。普安不论城乡,人们喜欢端着海碗干的,就是小坡脚包谷酒。所以,城里馆子卖的,或是各家酒摊出售的,小坡脚酒是第一号畅销货,就连晴隆、盘县这些邻近县的生意人,也要跑到这只角上出酒卖。
   小坡脚一共有四个酒厂,全是农民自己办的。唐凤友家酒厂规模最大,一天要出一百二十五公斤酒,这家女主人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的酒味纯正、质量好,不掺假,哪点都愿来买,一天出这样多,分都分不过来呢!”确实,屋里一大片装酒的坛子,全都是空的。
   酒糟,是喂猪的好饲料。酿酒的这个副产品,刺激了养猪业的发展,小坡脚全组每年喂猪近千头,多的人家有三十来头。唐成跃家除办酒厂外,还搞起了立体饲养,鸡圈修在猪圈上,鸡粪喂猪,猪粪养鱼,点滴不漏。废物基本得到合理利用。
   因地制宣各显神通 实土地承包,高兴村富余的劳力如鱼得水,已渗透到各个行当。乡里的同志说:这个村的十二个村民组,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除了你们看到的,还有搞运输、跑生意、搞建筑的,找钱的门路五光十色。金家山村民组的张贤勇、张贤昆、张贤兵三兄弟,跟外面来的师傅学会了做糖手艺后,自立门户,分别跑到云南的玉溪、师宗等地做酥心糖卖,每月收入低则五百,高则上千,而且还在外面收了学徒;全村五百零五户,常年在外从事建筑业的有五百多人,平均每家有一人,其中又以长海沟村民组见长,那里能工巧匠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声誉甚高。除了农忙那阵,村里百分之九十的男劳力都在外面挣钱。…… 笔者耳闻目睹,有一个感觉:高兴村人正在挣脱土地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已逐渐被抛弃,他们在发展商品生产的道路上起步了!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高兴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