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郎十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454
颗粒名称: 桑郎十景
分类号: F590.3
摘要: 桑郎十景,鲜为人知。因为,既无楼台亭阁、曲廊水榭的堂皇,也无荷池假山、深山古刹的幽雅,它们完全是被人认为落后的布依人,于一百多年前用理想的彩笔描绘成的奇山秀水,寄寓着前辈人美丽的希冀,给后代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思。桑郎形胜,乃望谟至罗甸的交通要道,这里自古有峦王城固若金汤。七星桥畔,绿柳拂拂,烟灯坡上,建筑摩天。景色次第奔来,心,仿佛掉进一个原始古朴的大菜钵中。并口占七律一首,来总括十景的风韵。桑郎十景,随着岁月的倥偬,风雨的磨洗,真面目已模糊不清,只给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夸饰十景的诗词,至今还在五十岁以上有文化老人的口头上流传:县文化馆早几年就将诗词记录整理,广为传播了。
关键词: 桑郎十景 奇山秀水 沧海桑田

内容

桑郎十景,鲜为人知。因为,既无楼台亭阁、曲廊水榭的堂皇,也无荷池假山、深山古刹的幽雅,它们完全是被人认为落后的布依人,于一百多年前用理想的彩笔描绘成的奇山秀水,寄寓着前辈人美丽的希冀,给后代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站在马岭岗上,蓝天白云下面,绕岭盘山的公路,象缎带在岚影里飘动;荷叶边般的山峦间,忽地闪出一个大坝子。桑郎形胜,乃望谟至罗甸的交通要道,这里自古有峦王城固若金汤。七星桥畔,绿柳拂拂,烟灯坡上,建筑摩天。桑郎大寨依笔架山,面孔明旗杆,参差四百户人家。景色次第奔来,心,仿佛掉进一个原始古朴的大菜钵中。
  说起桑郎十景,人们的思绪便拉回到前清时候:桑郎秀才韦青蓝、贾用彬、王占卿、黄理明等,不屑于罗甸县十景的布局、命名,更有感于人们称桑郎为不毛之地,几个人便间常凑在一起,在桑郎周围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选胜登临,寻幽探奇,依凭自然形态,加以想象,选了十个地方,命名为桑郎十景,这就是峦王古城、孔明旗杆、七星桥畔、美女望月、文笔高峰、棋盘山上、金钟扑地、倒流小亭、天马嘶风、砥柱中流。并口占七律一首,来总括十景的风韵。这首律诗写道:“正眺峦城景未绛/旗杆天马势排空/棋盘疑是神仙鱼/笔架全凭造化功/双鼻洞中似有佛/倒流亭外扑地钟/镶嵌中流如砥柱/七星桥上看彩虹。”好一个“看彩虹”!这不是古人的理想,在一百多年后的展现么!
  西边天上,烟雨蒙蒙,东边山上,夕阳迎照;天空中出现长虹一道,象勇士待发的弯弓,象南北飞架的桥梁。此刻,古稀老人韦宏剑、黄顺武,捋着象征性的胡子,浮想联翩,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变了!大变了!”的感慨。
  用什么来描述沧海桑田的更替呢?千言万语,似乎都难以穷尽滔滔的逝水。两位老人很巧妙地选出“棋盘山上”一景,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很早以前,有一个农民到山上去砍柴,把柴砍倒捆好,正要挑柴下山,忽地却眼冒金星,连柴担和人一起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因为这个农民两天没有吃了,要挑一担柴到寨子上的土司衙门去换饭吃,终因体力不支,奄奄倒下了。朦胧中,见两个白胡子老者在土坪上下棋,他正要上前去求告,哪知身后的苦栋树上突然长出了鲜红的蜜桃,且有一只飞到他的口边,猛咬了一口,香甜入心,顿时精神大振,力增千钧。当他定睛看时,空山不见人,只留下土坪地壳自裂成的棋阵。这个故事留传至今,成为美谈。
  桑郎十景,随着岁月的倥偬,风雨的磨洗,真面目已模糊不清,只给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夸饰十景的诗词,至今还在五十岁以上有文化老人的口头上流传:县文化馆早几年就将诗词记录整理,广为传播了。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