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断天涯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274
颗粒名称: 望断天涯路
其他题名: 望谟县群众文学创作一瞥
分类号: I207.6
摘要: 今年以来,望谟县的文学创作有了一个好的势头。杨道松在《山花》连发三篇小说;布依族女作者甘莉和另外十几位少数民族同志,打破创作神秘论,都各自发表了处女作。还有许多同志不甘寂寞,写长篇、中篇、短篇和诗歌,目标在运方,都力图跨过盘江去。《黔西南报》和《贵州日报》专版,则有如弧光一闪,一时使人刮目相看。开头也是不容易的,主要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努力,但望谟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文学创作不排除天分,但症结却在一个“磨”字,磨时间、磨精力、磨意志。
关键词: 望谟县 文学创作 望断天涯路

内容

今年以来,望谟县的文学创作有了一个好的势头。杨道松在《山花》连发三篇小说;布依族女作者甘莉和另外十几位少数民族同志,打破创作神秘论,都各自发表了处女作。还有许多同志不甘寂寞,写长篇、中篇、短篇和诗歌,目标在运方,都力图跨过盘江去。《黔西南报》和《贵州日报》专版,则有如弧光一闪,一时使人刮目相看。
  开头也是不容易的,主要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努力,但望谟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初,县委宣专部批准成立起文协,县政府在财政异常拮据的情况下,仍拨给一千元活动经费,县委副书记黎光素,多次抽空参加群众的文学创作活动,表扬已取得的成绩,提醒大家应当注意的问题,再就是贵州省文联的帮助,文协名誉主席李冀峰同志的鼓励。没有这些诸多条件,很难想象望谟的文学创作会从一筹莫展到艰难的起步。
  但是面对旋转的世界,我觉得我们文学的力量还不够!虽说有了一点成绩,毕竟还没有我们这个布依山区地理、文化、经济、民族的多色块、多层次、多内涵的丰富性,尚未自觉地意识到在对民族性格的深入开掘,对地域文化积淀的探测,乃至山光水色,风土人情,都没有在我们的哲学思想的观照下,形成思维定势,化为艺术。有些东西,无庸讳言,是从俄苏文学,从福纳克、艾玛、川端康成所写的作品中寻找来的;乃至不乏黔北作家某些作品的印痕。借鉴对我们来讲,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但得为我所用,不要“浓得化不开”,这会湮没我们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的。
  比起兄弟县来,我们这里实际上是落后了。但对文学创作来说,又是得天独厚。因为它有两个很大的历史反差:一是优秀文化遗产(这里不单指名胜古迹、文物典籍)和落后现状之间的反差,再就是近代的贫穷与经济改革起飞之间的反差。对此,我们还缺乏认真的研究,在进入创作的时候,往往捉襟见肘,写不出时代和历史的纵深感,因而作品就缺少张律;有时便会满足于生活表层的呈现,不注意内核的幅射。有的,多是就事论事,热心编织,人物、思想苍白,起不到应有的艺术效应。
  望谟县文协现有三十五名会员,辛勤笔耕的只十多位,到是广大的文学爱好者的积极性不可低估。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望谟县的文学创作,尚处在“望断天涯路”的初级阶段,要更上一层楼,达到“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还有一个漫长的艰苦奋斗的过程,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样的执着。
   文学创作不排除天分,但症结却在一个“磨”字,磨时间、磨精力、磨意志。磨出来了,就是胜利者!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静枫;
责任者
杨道松
相关人物
甘莉
相关人物
黎光素
相关人物
李冀峰
相关人物
福纳克
相关人物
艾玛
相关人物
川端康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望谟县委
相关机构
望谟县政府
相关机构
贵州省文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望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