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阐述的一些重大关系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241
颗粒名称: 《决议》阐述的一些重大关系问题
分类号: G216.2
摘要: 鲜明地论述了在道德建设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 《决议》正确规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又指出了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应当肯定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而不是否定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不是搞平均主义,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决议》对全民范围道德建设的这些科学规定,充分体现了这种道德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全国人民的意愿。
关键词: 决议 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内容

(接上期第三版) 四,鲜明地论述了在道德建设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 《决议》正确规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又指出了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应当肯定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而不是否定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不是搞平均主义,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决议》对全民范围道德建设的这些科学规定,充分体现了这种道德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全国人民的意愿。
  同时,《决议》又鲜明地认真提倡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共产党员首先是领导干部尤其要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样,《决议》在道德建设问题上,就实事求是地、科学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了。
   五、明确地重申了民主和法制、纪律不可分的关系 《决议》坚持了党的十二大精神,提出了“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明确地重申了民主、法制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既要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劳动纪律和工作纪律,又要同实际生活中种种压制和破坏民主的行为作斗争;既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又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进并保证经济建设和全面改革的顺利发展,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决议》还十分准确地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 六、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科学文化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决议》指出:“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教育和科学,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经济建设也将没有后劲。”正是在进一步阐述教育科学文化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决议》再次提出了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的伟大任务,并且要求全党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重大课题。
   七、科学地阐明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决议》强调用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造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的判断和结论,不是用僵化观念来裁判生活,而是使马克思主义随着生活前进并指导生活前进。这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两者统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决议》对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这些阐述,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符合时代的要求,非常科学。以此为根据,《决议》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任务,重申了必须坚决执行“双百”方针,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学术和艺术的指导作用,造成科学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环境和民主和谐的气氛,再次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和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八、通篇体现了正确处理继承革命传统、历史遗产与发扬时代精神的关系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决议》通篇都体现了正确处理继承革命传统、历史遗产与发扬时代精神的关系。例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努力改革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既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又要在新形势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要下决心用大力气学习当代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文化,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又要坚决摒弃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摒弃资本主义的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既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又要同各种腐朽思想道德作斗争;既肯定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又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它们有原则的区别,社会主义为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把民主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开辟了道路,等等。
  以上八点,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上,都是一个新的突破和创新。八个方面,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之,《决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规定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因此,对于《决议》的历史地位和必将产生的历史作用,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续完)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程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