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山寨的好园丁—郎永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205
颗粒名称: 布依山寨的好园丁—郎永祥
分类号: G45
摘要: 在高寨,记者调查了这个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教育情况。调查中,当地群众除向记者反映当前存在的许多困难外,还向记者讲述了布依族民办教师郎永祥热心山区民族教育,精心培育少数民族子弟的动人事迹。有一次,一个小学生不幸落水,被水冲走,郎老师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终于把这个小孩抢救上岸。郎老师献身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精神,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也受到上级的表彰。他多次出席兴义县召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如今,郎老师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白云村的村长。从郎老师的这些事例里,足见在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办教育是件多么艰辛的事;而肃清极“左”影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落实。
关键词: 布依山寨 好园丁 郎永祥

内容

在高寨,记者调查了这个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教育情况。调查中,当地群众除向记者反映当前存在的许多困难外,还向记者讲述了布依族民办教师郎永祥热心山区民族教育,精心培育少数民族子弟的动人事迹。
  提起郎老师,当地一位退休干部、原兴义县恫悧乡党委书记李本才告诉记者,高寨这地方很偏僻,座落在江边,离县城二百来里,别说县城里的教师派不来,就连本乡的也不愿到这里来。过去,这里的少数民族孩子读书很困难,要走二十多里路到恫悧去上学。由于离学校太远,许多孩子读不上书,成了文盲。一九六三年,郎老师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高寨办起了高寨民办小学。二十三年来,他把文明的种子撒遍偏僻的布依山乡,精心培育布依子弟,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学校建在高寨对门的山包包上,与附近几个寨子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没有桥,娃崽们上学都要踩水过去。一到雨季,孩子们常常被洪水阻隔,上学很危险。为了让他们能够按时到校,安全回家,郎老师每天都要到河边去接送孩子,直到一个个都过河上岸了,他才放心。有一次,一个小学生不幸落水,被水冲走,郎老师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终于把这个小孩抢救上岸。郎老师教书认真负责,从不因为自家的生产或者其它私事耽误学生的功课。现在,这个学校设有一年级到五年级五个班级,有三个教师,六十多名学生,全村适龄儿童都入了学。郎老师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为民族山区培养了一批知识青年。二十多年来,从高寨小学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多人升入初中,十一人升入高中,三人上了大学,还有的当了兵,有的当了国家干部。郎老师献身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精神,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也受到上级的表彰。他多次出席兴义县召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如今,郎老师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白云村的村长。李本才同志风趣地说,他如今是“身兼两职”了。
  然而,这样一个被称为布依园丁的人,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得到的却是不公正的待遇。谈到这里,李本才同志说,一九七〇年他在乡里工作时,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郎永祥老师的工作表现,乡里上报将他转为国家正式教师。但报到县里,却被以其岳父出身不好为由,压了下来。这以后,乡里又几次上报推荐选用,还是没有着落。至今,郎老师还是一个“民办试用教师”。
   从郎老师的这些事例里,足见在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办教育是件多么艰辛的事;而肃清极“左”影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落实。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郎永祥
相关人物
李本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