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斯塔菲耶夫说开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190
颗粒名称: 从阿斯塔菲耶夫说开去
分类号: I106
摘要: 被称作西北利亚之子的阿斯塔菲耶夫,评论界认为他是一位传统的俄罗斯作家,把他划为“普利什文传统”一派。然而,阿斯塔菲耶夫绝不只是珍重传统,更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和存在形式。无论题材、背景、人物,都有浓郁的西伯利亚特色。但阿斯塔菲耶夫没有忽略作品的社会主题,他把时代更替的矛盾,渗透鲍加尼达村。阿斯塔菲耶夫把传统和时代加以揉和,使作品在本民族和外民族同样具有不可抵御的魅力。使之与开放性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其中的一些探索,可以说是有益的。阿斯塔菲耶夫说:“每个作家生活的地方,应该是他眷恋之所在,是他的主人公和他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 慰问 民族 责任

内容

被称作西北利亚之子的阿斯塔菲耶夫,评论界认为他是一位传统的俄罗斯作家,把他划为“普利什文传统”一派。西伯利亚的大自然、冻土带、原始森林、叶尼塞河都使他梦牵神萦,并成为他小说中反复再现的基调。他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慰问》、《鱼王》的成功与获奖,都与他借重民族、地区的心理因素和语言特色有关。然而,阿斯塔菲耶夫绝不只是珍重传统,更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和存在形式。他在“乡土”风格底下,着意开掘人的心灵,用内省的经验返照出时代的剪影,表现出一种通过眷念乡土和追忆往事来再现时代的功力。《鲍加尼达村的鱼汤》里,他在一个“人间风日不到处”的荒远背景上,写了一个思想稚朴、一任本性、童心不灭的善良女性,以集体的鱼汤,养活着一群孩子和成人。无论题材、背景、人物,都有浓郁的西伯利亚特色。但阿斯塔菲耶夫没有忽略作品的社会主题,他把时代更替的矛盾,渗透鲍加尼达村。原计划要通过整个极北地区的筑路工程停止了,这个微小的变动牵动了人的命运,人与人,人与集体、与劳动、与社会、与祖国的变异之中,蕴藏着人性的和社会的主题。阿斯塔菲耶夫把传统和时代加以揉和,使作品在本民族和外民族同样具有不可抵御的魅力。 别林斯基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性格,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自己的理解方法和行动方法。”几千年,疾风化石,大浪淘沙,改朝换代,我们的民族创造了自己一份古老文明,一份传统文化,为其他民族所不能混淆和代替。这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积淀了华夏民族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的特色,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整体。这是世界文明的一大体系,无疑是值得我们十分珍惜的一笔可观财富。无论新的潮流如何迅猛,我们都有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因为民族传统文化中始终包含着进步的、合理的积极成分。我们当代的作家,如果能够对民族传统文化作出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思考,对自己脚下的土地作出深层的(而不是表面的)挖掘,那末,我们的作品就能更真实、更生动地表现民族精神的内核,从而更有民族性、更有世界性。 同时,我们看到,一个成熟的民族,在执着地强化自己民族个性、特征,执着地展现民族深厚历史传统的同时,又总是明智地以当代进步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去发展传统,使过去优秀的传统熠熠生辉。这不仅因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学内容也随之而变化;对于作家来说,若果将自己封闭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不认识其某些弱点、弊端、局限,不认识其某些注定被时代淘汰的消极方面,那末,他的审美观念就会僵化,审美力量就会衰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中、青年作家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寻找当代意识的合适表达形式。使之与开放性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其中的一些探索,可以说是有益的。 阿斯塔菲耶夫说:“每个作家生活的地方,应该是他眷恋之所在,是他的主人公和他的生命价值之所在”。我想,有了对民族、对时代的深深的眷恋,就会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这样的作家就是有出息、有前途的作家。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卢惠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