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之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155
颗粒名称: 长征之最
分类号: K264.4
摘要: 最难突破的封锁线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下旬国民党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兵力,在湘江沿岸三百里长的地带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红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用全部主力作甬道式的两侧掩住,使中央军委纵队于二十九日从界首渡过湘江。十二月一日红军相继在界首、麻子塘渡江,完全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减员到二万人左右。最大的一次群众大会 红军在遵义期间,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宣传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的真理。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二日下午,红军总政治部在老城协台坝省立第三中学操场召开遵义全县群众大会。
关键词: 红军 会合 蒋介石

内容

最难突破的封锁线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下旬国民党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兵力,在湘江沿岸三百里长的地带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红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用全部主力作甬道式的两侧掩住,使中央军委纵队于二十九日从界首渡过湘江。十二月一日红军相继在界首、麻子塘渡江,完全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减员到二万人左右。
  最紧急的关头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旬,国民党蒋介石为阻止红一方面军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用五、六倍于我的兵力在武冈、城步、绥宁、靖县、会同一带,布置了口袋形封锁线,妄图以重兵围歼红军。在这十分紧急的关头,中共中央在通道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从而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最大的一次群众大会 红军在遵义期间,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宣传党的主张和抗日救国的真理。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二日下午,红军总政治部在老城协台坝省立第三中学操场召开遵义全县群众大会。毛泽东、朱德、陈云、李富春等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这次大会是长征途中,也是遵义解放前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大会。
  最大的胜利 一九三五年二月中旬,红军从扎西突然挥师东指,于二十四日到二十八日在桐(梓)、娄(山关)、遵(义)一线,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及八个团,结束了遵义战役。这次战役是整个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最难过的桥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用十三根悬在空中的铁索联成,两边各有两根铁索做的桥栏,九根铁索作底链,上铺木板作桥面。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凌晨,红军前锋部队突然抵达西桥头,这时敌人已拆去绝大部分桥面板,剩下光溜溜的十三根铁索迎风摇晃。红四团二连连长廖大珠、政治指导员王海云、支书刘金山等二十二位勇士组成的夺桥突击队,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东桥头敌人射击的弹雨,爬抓着光铁索向敌人冲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飞夺泸定桥战斗完满结束,整座桥牢牢地控制在红军手里。
  最高的雪山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五座大雪山,其中最高的一座雪山是长板山,山顶垭口的海拔标高为四千四百米。整座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无路寻。红军过山时,用刺刀在冰雪上挖一个踏脚孔才能前进一步,但全体指战员发扬革命友爱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英雄的红军终于胜利通过了雪山。
  最艰苦的一段路程 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红军开始进入大草地。草地茫茫无边,荒无人烟,阴雾腾腾,气候多变,霜雪纷飞,泥泞淤水,水草丛生。水草底下河沟交错,草面上又无路可走,十分松软;一不小心踩踏下去,甚至把人吞没。英雄的红军忍饥耐寒,以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在草地里渡过了六天六夜,行程六百华里,终于在茫茫草地上踏出了一条北上抗日的道路。
  最后一道难关
  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腊子口,是红军实现北上抗日战略目的的必经之口。一九三五年九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陕北支队,过栈道,浴血奋战,突破了长征途中最后一道难关——被人们称为“虎口”的腊子口。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