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土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5002
颗粒名称: 深情的土地
分类号: G658
摘要: 贵州,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兴仁,我们过去还未听说过。今天,改革的时代列车把我们载到了贵州,送到了兴仁。八月三十日,我们——中国民航学院、北京民航医院、中国民航局公安局的五位同志组成的中央讲师团黔西南分团兴仁支队,来到了支教点——兴仁师范学校。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听说我们来了,便冒雨赶来相见,亲自过问生活安排情况。与都市的学校相比,兴仁师范学校的生活条件是够艰苦。三十多天来,我们受到兴仁各界人士的关怀。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师范 艰苦

内容

贵州,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兴仁,我们过去还未听说过。今天,改革的时代列车把我们载到了贵州,送到了兴仁。
  八月三十日,我们——中国民航学院、北京民航医院、中国民航局公安局的五位同志组成的中央讲师团黔西南分团兴仁支队,来到了支教点——兴仁师范学校。走出车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欢迎北京来的亲人”的大幅标语。年逾花甲的老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夹道欢迎我们。他趋前一步,握着我们的手,连声说:“你们可来了,你们可来了。”热情而诚恳的语调,使我们和他一见如故。 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听说我们来了,便冒雨赶来相见,亲自过问生活安排情况。县委书记窦德银说。“兴仁是个穷地方,全县成人有百分之三十四还是文盲。我们深深地知道,要振兴兴仁的经济和文化,教育是关键。今天,你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畏艰苦前来支持我们。我代表全县三十四万各族人民欢迎你们。”县委书记的欢迎词,使我们觉得自己的肩头沉甸甸的。 与都市的学校相比,兴仁师范学校的生活条件是够艰苦。学校把好宿舍腾给我们住,老校长董宪成把他家里的炉具搬来,亲自为我们生火。当我们到他家拜访时,才发现他家的住房多处漏雨——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位老校长不计个人享受,为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烛光,照亮他人求知的道路。有幸在他身边工作,对我们的进步将是十分有益的。 三十多天来,我们受到兴仁各界人士的关怀。在这块远离首都亲人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 我们爱这块土地,因为这块土地充满着希望和深情。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