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滴三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971
颗粒名称: 一水滴三江
分类号: G212
摘要: 沿盘江采访,得从源头开始。到云南马雄山“珠江源”,是我们“盘江千里行”的头一站。他三过曲靖,首次得出南盘江发源于沾益马雄山的结论,但出水口在何处,数百年仍无定论。一九七八年以来,国家水电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力量进行考察,经六年多时间,对各泉流反复比较,最后确认马雄山大锅洞出水口为珠江之正源。据专家介绍,象这样准确地查明一条大江之源,在我国各大江河的考察中还是不多的。前不久,王朝文同志到黔西南视察工作时,我们就此访问了他。珠江流程两千多公里,年均水量三千四百亿立方米,蕴藏水能三千三百万千瓦。珠江哺育着的各族儿女,应当同舟共济,相互支援,相互依存,共图振兴。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源头 盘江

内容

沿盘江采访,得从源头开始。到云南马雄山“珠江源”,是我们“盘江千里行”的头一站。
  七月下旬,记者从云南曲靖北郊出发,走过六十多公里,便来到一个神奇美妙的去处。这里山势挺拨,连绵起伏,薄雾浓云在山间缭绕、升腾,莽莽群山愈显苍翠葱茏。沿一条小溪而上,穿过松林草坪,在海拔二千一百多米处,一座高峰飞来眼前,这就是马雄山东麓。在此峰百余米高的绝壁上镌刻着“珠江源”三个大字,赫然显目。山岩之东乃一溶洞,洞内清泉缓缓流出,蜿蜓而下。山岩之西悬立着“珠江源碑记”,笔力苍劲的碑文云:……滴水分三江,一脉隔双盘,主峰巍峨,老高峙立,溪流涌泉,苦明苦暗,江渭蛰流,出洞成河,水流汩汩,终年不绝,乃珠江之正源。” 早在三百多年前,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徒步远行数千里,对盘江考察历时半年之久。他三过曲靖,首次得出南盘江发源于沾益马雄山的结论,但出水口在何处,数百年仍无定论。一九七八年以来,国家水电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力量进行考察,经六年多时间,对各泉流反复比较,最后确认马雄山大锅洞出水口为珠江之正源。它的东麓为南盘江之源,北麓一源分两支:一为北盘江,一为牛栏江(注入金沙江),故有“一水滴三江”之称。 据专家介绍,象这样准确地查明一条大江之源,在我国各大江河的考察中还是不多的。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对于加强流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开发这条大江,促进南方四省(区)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积极作用。一九八五年仲夏,四省(区)领导同志曾为珠江源题词、作诗以之纪念。耀眼的石壁上镶嵌着他们的词联。云南省省长普朝柱的题词是:“源远流长”;贵州省省长王朝文的题词是:“同源共济”;广西自治区主席韦纯东的题词是:“西水源源”;广东省省长叶选平的题词是:“饮水思源”。 前不久,王朝文同志到黔西南视察工作时,我们就此访问了他。王省长诙谐地说:“题词留念,我还是第一次哩!”他接着对记者说:贵州两条大江,一是乌江,汇入长江;一是盘江,汇入珠江。珠江流程两千多公里,年均水量三千四百亿立方米,蕴藏水能三千三百万千瓦。沿江两岸,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河水充盈,物产丰饶。珠江哺育着的各族儿女,应当同舟共济,相互支援,相互依存,共图振兴。我们想,这就是王省长题词的寓意吧。可惜记者没机会再去云南、广西、广东拜访几位领导同志,对他们题词的深刻含意,我们将在“盘江千里行”的采访过程中去学习,去领会,去理解,去回味。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宗裕
责任者
冯永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