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上五昼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916
颗粒名称: 电缆线上五昼夜
分类号: TM247
摘要: 八月下旬,兴义至兴仁一带连降暴雨,汹涌的山洪冲断了公路,山崩地裂的塌方将兴仁大丫口的电缆拉断,连标记也被狂风刮走——通讯阻断,情况万分危急。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命令驻兴义某部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抢通线路。十一点正,汽车一声长鸣,驰往电缆阻断地带——兴仁大丫口。九月二日凌晨一点二十分,一场抢通电缆的战斗打响了。这时,兴义军分区和武警部队派来的援兵赶到了。军民并肩,共同排除故障。在这些十七岁至二十九岁的干部战士中,有已被批准第二天就要离队回家探亲的,有患严重胃病的。据报告,新的阻断地段比兴仁方向的阻断更为复杂,故障点更多。抢险一直持续到九月六日上午五点零五分。战士们前后已奋战了五个昼夜。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暴雨 电缆

内容

八月下旬,兴义至兴仁一带连降暴雨,汹涌的山洪冲断了公路,山崩地裂的塌方将兴仁大丫口的电缆拉断,连标记也被狂风刮走——通讯阻断,情况万分危急。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命令驻兴义某部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抢通线路。此时是九月一日晚十点五十分。 云贵高原的秋夜,深沉而漆黑。紧急集合的号音响起来了。一盘长五百米,盘直径二米的电缆架抬上了汽车,脉冲机、汽油机等抢带通工具也装上了汽车。如注的大雨无情地打在战士们的脸上。十一点正,汽车一声长鸣,驰往电缆阻断地带——兴仁大丫口。 九月二日凌晨一点二十分,一场抢通电缆的战斗打响了。连长朱俊邦一马当先,带领战士们下到无人并压缩故障,凭借微弱的手电筒光挖作业坑查找故障点。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战士们也越干越勇,透湿的军衣,沾满了泥浆,已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只有帽徽和领章在电筒光下熠熠生辉。 大塌方把电缆线不知撕扯到何处,要找出某一部位甚至某一点,无异大海捞针。战士们凭着平时积累的经验仔细查找,借助仪器认真地探测,又用电子计算器精密地测算,以测定断头的位置。挖呀,挖呀,作业坑翻挖了一个又一个,战士们的手已打起了串串血泡。飞溅的泥浆遮住了眼睛,翻开衬衣擦一擦又继续挖。测呀,算呀,战士们眼睛看花了,捧一捧雨水在脸上抹一抹,用清凉油擦一擦,又继续测算。功夫不负苦心人,阻断点终于找出来了。战士们迅速在阻断点上搭起一个帐蓬,蓬下挖起作业坑,开始了紧张的抢带通。十二个人挤在这个小小的帐蓬里,拨线,烧喷灯,拌环氧树脂和聚酰胺……故障排除了一个又一个。但是,老的排完了,新的又出现,这里冲断,那里混线。战士们顽强地排除着故障,不知不觉天已亮了。 这时,兴义军分区和武警部队派来的援兵赶到了。附近的群众也赶来了。他们有的帮助挖电缆沟和作业坑,有的提来茶壶,有的烧来苞谷。军民并肩,共同排除故障。在这些十七岁至二十九岁的干部战士中,有已被批准第二天就要离队回家探亲的,有患严重胃病的。但是,为了抢通线路,他们已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这些置身于站不成站,坐不成坐,睡不成睡的猫耳洞似的作业坑里的战士,深深懂得爱和奉献的内涵。当晨光映着沾满黄泥的军衣时,他们风趣地说,我们真成了炎黄的子孙,黄河的儿子了。 紧张的抢险工作一直持续到九月三日凌晨四点十分。阻断的线路终于被抢通了。千里银线又恢复了盎然生机。被饥饿和疲劳折磨得有气无力的战士们一个扶着一个,从抢险地段慢慢地爬上了公路,登上了返回营地的汽车。大家都希望能饱餐一顿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但是,事与愿违。汽车刚回到部队营地,有的战士端着碗还没开筷,动作迅速的刚吃了几口,昆明方向线路阻断的消息又传来了。据报告,新的阻断地段比兴仁方向的阻断更为复杂,故障点更多。线路阻断就是命令。战士们“刷”地放下碗筷,抖擞精神登车出发了。这些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昂首挺胸,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去迎接更加艰苦的抢险战斗。抢险一直持续到九月六日上午五点零五分。战士们前后已奋战了五个昼夜。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千里银线终于发出了畅通无阻的红色高频信号。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曾鹏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