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575
颗粒名称: 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分类号: G112
摘要: 在抢救文化遗产,维修南明“十八先生”墓时,从墓内发现一通《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碑。在抗清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形势下,起义军内部和永历政权内部原有的矛盾迅速激化起来。孙可望对李取得的胜利十分嫉妒,阴谋将他除掉,还阴谋取而代永历政权。永历政权内部以任撰、马吉翔、庞天寿为首的一伙迎奉孙可望,而以东阁大学士吴贞毓为首的大批朝臣则主张依靠李定国的支持,摆脱孙可望的挟制,继续团结抗清。这无疑是符各当时的民族利益的。李定国从抗清斗争的需要出发表示同意,但为了不刺激孙可望,暂缓行动。于是,孙可望迫使永历皇帝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为罪名,使用腰斩、凌迟等酷刑,惨杀了参与此事的十八名朝臣。
关键词: 起义军 民族利益 抗清

内容

在抢救文化遗产,维修南明“十八先生”墓时,从墓内发现一通《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碑。碑竖于一六五八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迄今已有三百二十四年的历史,是目前在安龙发现的有关南明“十八先生”的唯一的最早的文物。 “十八先生”系以东阁大学士吴贞毓为首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流寓安龙时的十八名朝臣。朱由榔原为桂王,是万历皇帝朱羿钧的孙子。一六四六年(清顺治三年),隆武皇帝朱聿键(唐王)被清军俘虏后,由榔称帝于肇庆,翌年改元永历。时至顺治四年,由于清军攻势凌厉,这个脆弱的南明政权,在四五年间辗转迁徙于梧州、桂林、金州,武岗、柳州、广南等地,最后于一六五二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被孙可望派兵迎至安隆所,逐将安隆改称为安龙府(即今安龙县)。这时,永历政权得到了西南各族人民特别是转战到西南地区的原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大皇军”的支持,抗清形势急转直上。“大西军”三路出击,由李定国率领的东路军在湘、桂战场上节节胜利,给清军以沉重打击。在抗清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形势下,起义军内部和永历政权内部原有的矛盾迅速激化起来。孙可望对李取得的胜利十分嫉妒,阴谋将他除掉,还阴谋取而代永历政权。永历政权内部以任撰、马吉翔、庞天寿为首的一伙迎奉孙可望,而以东阁大学士吴贞毓为首的大批朝臣则主张依靠李定国的支持,摆脱孙可望的挟制,继续团结抗清。这无疑是符各当时的民族利益的。经过周密策划,一六五三年,永历皇帝派遣林青阳赴广东前线联络李定国,希望他“统兵入卫”。李定国从抗清斗争的需要出发表示同意,但为了不刺激孙可望,暂缓行动。不料走漏了消息,被身居贵阳的孙可望所知。孙可望愤然大怒,派遣心腹郑国前往安龙,严刑拷打与事朝臣,并解至永历皇帝面前追查后台。永历皇帝痛苦至极,佯装不知。于是,孙可望迫使永历皇帝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为罪名,使用腰斩、凌迟等酷刑,惨杀了参与此事的十八名朝臣。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十八先生之狱”。史书记载:“诸人就刑,神色不变,各赋诗大骂而死。”事后两年,李定国拥兵入卫安龙,为朱贞毓等“十八先生”昭雪,赠贞毓“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赐祭、谥文忠……余赠有差。”(《明史·吴贞毓传》)两年后的清明节,并在他们的遇难处立了这通碑。 这通碑高一百四十公分,宽七十公分,厚七公分,正中阴刻大楷书“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两边小楷阴刻“十八先生”诸人官衔和姓名,抬头刻“永历十二年岁次戊戌清明立”,落款刻“置钦差定册封通政使司通政使补潭尹三聘题”和“云南安龙军民府知府楚金城范春鳌刊”。所刻碑文除个别字迹略有剥蚀不易辩认外,其余大都清晰。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沈闻葆
责任者
吴贞毓
相关人物
朱由榔
相关人物
朱聿键
相关人物
孙可望
相关人物
李定国
相关人物
任撰
相关人物
马吉翔
相关人物
庞天寿
相关人物
郑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