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海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107
颗粒名称: 这海今昔
分类号: P331.1
摘要: 系册亨、贞丰两县界河,位于册亨县城北八十余里的万山丛中。它上起马鞍山脚,下抵扇子岩下,长四十余里。最宽处近千米,最窄处百米上下,上有大田河相接,沿途有木耳河等许多支流汇入。每年夏秋之际,山洪暴发,几十里汪洋一片。波光鳞鳞,鱼跃水面,夹岸高山,倒映水中,相映成趣。白天,竹筏轻荡,桨声嗄嗄,渔歌四起;入夜,渔火点点,渔歌互答。前年,这海支流——木耳河上建起了册亨县最大的水电站——庆坪电站。昔日桐油点灯、芭茅杆照明的布依人民,将“点灯不用油”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关键词: 洪水泛滥 良田

内容

这海,即这年海子。系册亨、贞丰两县界河,位于册亨县城北八十余里的万山丛中。它上起马鞍山脚,下抵扇子岩下,长四十余里。最宽处近千米,最窄处百米上下,上有大田河相接,沿途有木耳河等许多支流汇入。
  每年夏秋之际,山洪暴发,几十里汪洋一片。波光鳞鳞,鱼跃水面,夹岸高山,倒映水中,相映成趣。
  白天,竹筏轻荡,桨声嗄嗄,渔歌四起;入夜,渔火点点,渔歌互答。
  设若久雨初晴,河面晨雾沉沉,如厚厚的白絮覆盖水面,久久不散;百米开外,只闻桨声人语,不见人影。
  而久晴不雨,每当朝霞初露,岸边高山如黛时分,微波荡漾的水面已如桃红,随朝霞的不断变深、变淡,河水中的红颜也渐渐消失……
  黄昏时候,晚霞映照水中,如铺着粉红的金丝锻面;背阴处,半江瑟瑟。竹筏傍岸,鸟雀归巢,鱼潜水底;岸上,则炊烟四起,好一幅风俗画哟!
  然而,千百年来,岸上人家,享受不到山光水色的闲情逸景,饱受的却是洪水泛滥之苦。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岸上大片大片的嫩包谷,尽被淹没,十年九不空。海子地最多的村寨,人们眼睁睁地看着绿油油的庄稼被洪水吞噬殆尽,只得背着口袋外出借粮,腹内尚无吃食,谁又有心思去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
  解放后,为了国计民生,国家投资二百余万,两岸人民,组成一支排洪工程队,在老鹰岩下经过近十年奋斗,打通了扇子岩与老鹰岩之间的肚子。昔日滔滔洪水,今日乖乖顺隧洞直泻而去。一万多亩水泽地,如今变成了良田。每年夏收时节,人们收完夏粮,又种包谷,你看,海坝里:梿枷捶山响,犁耙播种忙。秋天,收完包谷,人们又挥镰割稻了。夕阳西下时,山间小道上,但见:马负重驮,扁担悠悠;但闻:马蹄得得,人语应山。
  前年,这海支流——木耳河上建起了册亨县最大的水电站——庆坪电站。昔日桐油点灯、芭茅杆照明的布依人民,将“点灯不用油”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青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
册亨县
相关地名
贞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