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在我州召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4089
颗粒名称: 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在我州召开
其他题名: 省科委主任李恕和致开幕词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康讲了话
分类号: C961
摘要: 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二十四日在兴义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才研究会、贵州省委组织部、省科委、省委研究室、省人事局、省委党校等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教授及州内外各方面代表共一百多人,收到关于不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学术论文六十二篇。王康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国不发达地区包括了“老、少、边、山、穷”,工农业产值和国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黔西南州属于这个范畴。有的专家认为,不发达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应“对症下药”,黔西南州要鼓励人才到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到贫困乡村去。
关键词: 人才开发 学术讨论会 黔西南州

内容

本报讯 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二十四日在兴义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才研究会、贵州省委组织部、省科委、省委研究室、省人事局、省委党校等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教授及州内外各方面代表共一百多人,收到关于不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学术论文六十二篇。开幕式由州科委主任项思义主持,省科委主任李恕和致开幕词,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康在会上讲了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培书、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覃卓凡、州委副书记何子明、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发元、兴义县委书记王敬祥等领导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王康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国不发达地区包括了“老、少、边、山、穷”,工农业产值和国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黔西南州属于这个范畴。这次讨论人才开发的战略和一些具体政策,要联系“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实际,对人才稳定,少数民族的人才开发,农村人才的培养,技术支乡、人才引进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全国不发达地区和黔西南州的人才开发出谋献策。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州委常委、副州长黄义勇向会议汇报了我州经济发展和人才缺乏的情况。他说,我们州自然资源丰富,但没很好利用。主要是缺乏人才,技术落后,科技队伍力量极为薄弱,平均每万农业人口只有六个农业科技人员,比全省平均低三点七七人。人才奇缺造成经济落后,经济落后又无财力培养人才,形成恶性循环。如何跳出这个“圈子”,开发人才,对振兴我州经济,摆脱“干人”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地区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要解决温饱问题,首先是培养低层次结构的人才;管好用好现有人才,扬长避短,改变“越是不发达地区,越是不尊重人才”的被动局面。搞好人才交流,对外引进技术或人才,来个“借鸡下蛋”;对内主要是改善工作条件,稳定现有科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不发达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应“对症下药”,黔西南州要鼓励人才到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到贫困乡村去。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费孝通教授、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培植、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颖、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正祥、省委农工部部长乔学珩等,非常关心这次会议的召开,为会议寄送了题词,书写了条幅;尤其是上海人才研究会顾问陈均、海河大学(原华东水电学院)年过花甲的治宇教授等,不辞劳苦,亲临指导,使与会同志深受鼓舞和教育。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雷天佑
责任者
火丁
责任者
李恕
相关人物
李培书
相关人物
覃卓凡
相关人物
何子明
相关人物
高发元
相关人物
王敬祥
相关人物
王康
相关人物
黄义勇
相关人物
费孝通
相关人物
刘培植
相关人物
黄颖
相关人物
刘正祥
相关人物
乔学珩
相关人物
陈均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86年6月24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
兴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