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己改旧时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251
颗粒名称: 春风己改旧时波
其他题名: 坡纳沙村近年来的可喜变化
分类号: D64
摘要: 一进坡纳沙,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就跃然入目:一座座大瓦房整整齐齐座落在绿竹翠荫之中,房前屋后、果木花草芬芳露艳,寨后三五成群的砖瓦窑吐出热腾腾的蒸气,一台台拖拉机正在启运刚出窑的火砖,寨中的打米机、磨面机、柴油机和拖拉机发出阵阵轰鸣,给富裕的村寨增添了一派生机。坡纳沙是兴义县下午屯乡乐立村的自然寨子,全寨共108户人家,535人。寨里订立了寨规民约,成立了文化站,扩充了花灯队,架设了电灯。农民文化程度有了提高,儿童入学率达98%,青年人中80%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寨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全寨老少互相帮助,扶贫帮穷,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九八五年人均收入385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 坡纳沙村 文明村寨建设 村规民约

内容

一进坡纳沙,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就跃然入目:一座座大瓦房整整齐齐座落在绿竹翠荫之中,房前屋后、果木花草芬芳露艳,寨后三五成群的砖瓦窑吐出热腾腾的蒸气,一台台拖拉机正在启运刚出窑的火砖,寨中的打米机、磨面机、柴油机和拖拉机发出阵阵轰鸣,给富裕的村寨增添了一派生机。
  坡纳沙是兴义县下午屯乡乐立村的自然寨子,全寨共108户人家,535人。近年来,在村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冯元昌、支委王西发和村民组长耿大会、王西鹏宋大贵等同志的带领下,这个寨子的文明村寨建设活动开展得扎实具体。寨里订立了寨规民约,成立了文化站,扩充了花灯队,架设了电灯。修整了水井、推广了科学种田,打开科学致富门路。全寨户户使用良种,实现了良种化、亩产平均超1200斤。农民文化程度有了提高,儿童入学率达98%,青年人中80%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寨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寨风正、民心顺。全寨老少互相帮助,扶贫帮穷,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九八五年人均收入385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立规矩 顺人心 正寨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村规民约是扶正祛邪的良方。在制订村规民约时,他们针对农村在新情况下经常出现的水、地纠纷,家庭矛盾及社会治安、森林保护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和处罚办法,并对群众作了充分宣传讲解,做到防患于未然。全寨群众以村规民约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自觉遵守。没有出现一件乱砍乱伐树林、赌博斗殴、小偷小摸等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做到行为美、寨风正。一种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新风尚正在形成,并逐步发扬光大。连续几年,这里的粮食征购任务、农业税集体提留等任务总是及时完成,群众识大体顾全局,只要对国家集体有利的事,男女老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个个都是热心人。去年9月,全寨决定装电灯,群众立马响应,集资一万三千多元,青年人出力安装,很快使家家户户亮起了电灯。营盘山的群众集资一千九百八十元修好了水井,保证了饮用水的清洁卫生。耿大海、徐志兴打砖窑打出一股泉水后,主动将窑址让出,使大家用上这股水。耿学书为了支持办文化站,将自己的房子借出来不收房租。去年8月,耿学魁、李老韦两人逮住二匹跑失的马,随即找到云南板桥的失主奉还;胡万林拣到一头跑失的牛,及时还给了鱼陇的失主。
  扶贫帮穷 共同富裕
  坡纳沙的干部群众,在扶贫帮穷,共同富裕的问题上,办了很多好事。28岁的胡万金,没有妥善安排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在增百致富讨论中,大家根据他的情况,出生意叫他家里多喂几头猪,并吸收帮助他到窑上搭砖干活。一年之后,他家的生活就有了变化,钱粮略有结余;42岁的妇女胡天玉,头两年死了丈夫,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六神无主,正在这时,大家安慰她、帮助她,使她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大家教她学会犁田耙地、烧瓦搭砖等技术,使她成了生产上的一把好手,生活逐步富裕。而她从中深受感动,对集体的事干得热心热肠,尽心尽力,完成国家任务从不拖全寨的后腿,成了全乡有名的三八红旗手。
  重视文艺 寓教于乐
  坡纳沙的干部,深感自己吃了文化底这个亏,干起工作来力不从心,所以他们特别重视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把教育好下一代,培养好接班人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经过几年努力,全寨儿童的入学率高达98%。青年中初中文化程度占80%,高中文化程度占10%。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村民委员会和文化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和文艺活动,他们十分注意用文艺的形式团结教育青少年和对群众进行宣传。1980年冬,群众集资一千三百多元,由耿大金、耿大会、胡万林、耿学琴、耿仲明等承头,建立起花灯队,购置了乐器和服装道具边学边开展活动。他们还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创作和学习演出了一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富有生气的节目,利用节假会议、婚丧嫁娶、修房盖屋的场合为群众演出,五年来共演出200多场,每次观众500至2000人。这些演出对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抵制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的侵袭,教育群众树立共产主义一代新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现在,一到晚上,寨子里歌声朗朗,琴声悠扬,充满着民富好乐,团结向上的气氛。
  科学致富 硕果累累
  85年5月,坡纳沙建立了文化站,通过图书阅览,技术交流,和学习文化科技知识,使大家眼界更宽,门路更阔,在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的实践中又前进了一步。
  人们精神面貌的振作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现在,这个寨打破生产上的旧框框套套,敢于探索新的方法,实行科学种田,百分之百的人家实现良种化,水稻亩产始终保持在1200斤以上,耿大会等三名良种辅导员不但在本寨指导,而且还经常被别处请去传授先进栽培技术。全寨人均口粮达1000斤以上,有10%的人家储备了三年以上口粮,60%的人家储有一年以上的口粮,其余人家也有余粮。粮食多了,家家都养猪,多的有七、八头,过年过节家家杀年猪。全寨人均收入前年为287元,去年350元,人均增收98元。寨中砖瓦窑有18个,粉房两座,养鱼专业户2家,运输专业户11家,砖瓦专业户20余家,农闲烧砖瓦的人家达95%以上,有副业收入的人家达百分之百。光烧砖瓦一项,一般人家收入一、二千元,多的超过五千元。全寨机械化程度较高,拥有中拖8台,手扶式2台,汽车一辆、柴油机9台,汽油机3台、磨面机1架、打米机1架。
  迈大步 更上一层楼
  坡纳沙自从抓了文明村家建设后,全寨干部群众尝到了甜头;良好的寨风,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了生产、经济的发展,而厚实的经济底子,又促进了各种公益活动、文化科学和娱乐活动的不断发展。使全寨群众在思想上有了依托,在活动上有了场所,做到生产分散人心不散,使全寨人民形成了团结的集体,在党的指引下稳步前进的集体。现在,干部群众对两个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越干劲头越大。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对乡规民约和各种制度进行修订,使之更完善、提高、并教育群众,提高觉悟,自觉遵守。另外,他们还在着手筹备干几件事;修理寨中的几条路,栽树种花绿化美化寨子环境;加强发展花灯队伍;扩建完善文化站;发动群众集资建造500座的的简易新剧院……。大家对未来和前途充满了信心,他们决心全力以赴,建设坡纳沙更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元昌
相关人物
王西发
相关人物
王西鹏
相关人物
宋大贵
相关人物
耿学书
相关人物
徐志兴
相关人物
耿大海
相关人物
李老韦
相关人物
胡万林
相关人物
胡万金
相关人物
胡天玉
相关人物
耿大会
相关人物
耿学琴
相关人物
耿仲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义县
相关地名
下午屯乡
相关地名
乐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