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寨农民的贴心人——朱庆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236
颗粒名称: 老寨农民的贴心人——朱庆明
分类号: D297
摘要: 朱庆明是望谟县乐旺区委宣传委员。他在乐旺乡老寨开展文明村寨的建设中,说真话,办实事,赢得了老寨农民的信任,成了他们的贴心人。一九八五年五月中旬,朱庆明到老寨村蹲点抓文明村寨建设。他曾与农民王家新一起上山锄过草。回到王家新家里换上干衣服后显得又瘦又小,他还觉得别有一番情趣。由于他对群众倾注了满腔热忱,老寨的群众无不把他视为知已。于是,朱庆明又采取登门拜访的办法,帮助这部份农民端正思想认识——这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这些青年人都感慨地说,朱庆明象办自己的事一样,他的确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啊!朱庆明的做法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肯定。今年三月三日,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州文明村寨表彰会。
关键词: 望谟县 朱庆明 宣传委员

内容

朱庆明是望谟县乐旺区委宣传委员。他在乐旺乡老寨开展文明村寨的建设中,说真话,办实事,赢得了老寨农民的信任,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一九八五年五月中旬,朱庆明到老寨村蹲点抓文明村寨建设。在这以后的日子里,他曾帮助全寨五十三户人家中的四十六户农民干过活路。他曾与农民王家新一起上山锄过草。突然下起的瓢泼大雨,把他俩淋得象落汤鸡一样。回到王家新家里换上干衣服后显得又瘦又小,他还觉得别有一番情趣。他曾帮助困难户韦学邦冒雨盖草房,结果又弄得一身水淋淋的。他曾操起灰刀,帮助困难户韦文英家修建房屋,灰浆溅满了他的衣服和脸,他也不在乎。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由于他对群众倾注了满腔热忱,老寨的群众无不把他视为知已。正因为如此,他和村民委员会共同商量后提出的一些文明村寨建设项目,基本上都能顺手地落实了。
  首先,他积极组织农民办夜校和文化站。他挨家挨户地动员农民上夜校学习。他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一部份钱来给图书室订阅《中国农民报》、《贵州科技报》和《黔西南报》,又想方设法从区农推站请技术员到夜校来上农业技术课。上夜校的农民情绪稳定,夜校越办越红火。文化站先后排练了三十六个文娱节目,为当地农民公演了八场。夜校和文化站使山区的文化生活开始活跃起来了。群众感到生活丰满、充实。
  接着,他根据全寨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寨里的实际情况,与村民委员会一起研究决定,用砂石铺垫寨子中的几条泥泞小道。开始,部份农民想不通,认为这是无事找事干。于是,朱庆明又采取登门拜访的办法,帮助这部份农民端正思想认识——这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在具体分配任务时,他提出全村除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五保户、军烈属不分给任务外,其他人都要接受同等的任务。这条建议得到全寨人的赞同,而他自己也受领一份铺路任务,并首先完成了。
  之后,他又发动寨子里的青年人自己动手修建篮球场,把青年人的兴趣吸引到健康的体育活动中来。在和青年人一起平整场地和抬木料架篮板的劳动中,他还买了一条烟给大家抽。这些青年人都感慨地说,朱庆明象办自己的事一样,他的确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啊!
  朱庆明的做法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肯定。今年三月三日,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州文明村寨表彰会。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农工部
责任者
乐旺区委
责任者
朱庆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