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西苗寨首次举办采花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160
颗粒名称: 底西苗寨首次举办采花节
分类号: J607
摘要: 本报讯 安龙县新桥乡洒垤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在上级党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多方面征求苗族人民的意见,今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本村苗族聚居的底西寨举办了安龙县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采花节。实现了全县苗族人民希望在本县有自己的采花坡,以便聚会欢度采花节的夙愿。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广大苗族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底西这个有一百多户人家、六百多口人的苗家山寨,无论男女老幼,都为自己的寨子能成为采花节的地点而感到骄傲,节日前夕就把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把村道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许多情侣依依不舍,相约明年在此地重逢。
关键词: 安龙县 苗寨 采花节

内容

本报讯 安龙县新桥乡洒垤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在上级党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多方面征求苗族人民的意见,今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本村苗族聚居的底西寨举办了安龙县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采花节。实现了全县苗族人民希望在本县有自己的采花坡,以便聚会欢度采花节的夙愿。
  安龙县苗族有两万多人。过去,由于县内没有采花坡,不少苗族青年男女往往要赶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路程到望谟县、黔东南以及云南等地的采花坡去欢度采花节,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困难。他们迫切希望在本地能有一个采花坡。洒垤村苗族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要求也很迫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在党支部书记侯正理(苗族)的带动下,对苗族人民的意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认为这是一个带有全县性的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对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他们便决定来牵这个头。他们以文化站为主,取得上级文化部门和县民委的支持,经过多方征求苗族人民的意见,决定把苗族聚居的洒垤村底西寨定为采花节的聚会地,把寨子左面四季常青的松林坡定为采花坡,从一九八六年开始,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采花节。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广大苗族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消息很快传遍了安龙城乡。许多年逾古稀的苗族老人感动地说,我们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只有共产党才会这样体贴我们苗家,才能这样理解我们苗家的心情。我们苗家要世世代代永远跟着共产党,海枯石烂不变心。
  底西这个有一百多户人家、六百多口人的苗家山寨,无论男女老幼,都为自己的寨子能成为采花节的地点而感到骄傲,节日前夕就把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把村道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五日,整个底西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成百上千的苗族男女青年,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喜气洋洋地汇集到底西苗寨,与当地的苗族,布依族和其他各族青年男女尽情欢度三天三夜的采花节。白天,在采花坡上,人们兴致勃勃地观看跳芦笙、跳采花舞、赛跑、斗雀。招堤乡海庄村和洒垤寨的布依族青年,舞着双狮来庆祝苗族兄弟的采花节。衣着艳丽的各族男女青年,有的吹芦笙,有的吹口弦,有的吹姊妹箫,有的吹木叶,有的弹月琴,一个个满面春风,摩肩接踵,在采花坡上穿梭往来。那一对对的情侣,在绿荫下,在花丛中,在小溪旁,撑着五颜六色的伞,衬托着艳丽的服饰,就象一簇簇盛开的鲜花。当夜幕降临之后,芦笙声、口弦声、木叶声、箫声、对跑声此起彼伏,飘扬在底西寨的上空,通霄达旦。许多情侣依依不舍,相约明年在此地重逢。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贺光澍
责任者
韦克凡
责任者
侯正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龙县
相关地名
新桥乡
相关地名
洒垤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