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堤与半山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134
颗粒名称: 招堤与半山亭
分类号: K928.7
摘要: 据《兴义府志》记载,清康熙三十三年兴义府游击招国遴,为了排除坡塘海子水患,始倡捐银筑堤,振兴农事;几经筹措,历时数载,终于乾隆年间建成长堤。乡邻里正感招氏功绩,遂取堤名为“招堤”,並树“德政碑”以兹纪念。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紫荆盘绕,绿草如茵。“涵虚阁”摩天屹立,有石墙,围廊,六角台基,鼓形柱础。下“一览亭”石梯数步,便是十一龄童张之洞所撰抒情述志的《半山亭记》的“半山亭”。道光二十八年,张锳踌躇满志,令其幼子张之洞作《半山亭记》以记胜。流连《半山亭记》石刻,拈须品尝张文的老先生,也该为后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不免落入“天下文章,一大套”的巢臼而汗颜的。
关键词: 安龙县 半山亭 招堤

内容

北出安龙县城,安步当车,悠行里许,平畴绿野之上横亘—道三百米的长堤,把个烟波浩渺的坡塘海子拦腰劈为两半,长堤锁洪水,南北出平湖。三春,垂柳丝丝;九夏,芙蓉出水;秋日,丹柱飘香;隆冬,寒鸦啄望。四季赏心乐事,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每当淫雨霏霏,擎伞立于桅杆山下远眺,长堤宛如一根黄杨扁担,一头挑着安龙师范框架式现代化建筑,一头挑着石山之上涵虚阁的画栋雕梁,古今对比,相映成趣,惹人遐想。向晚,暮霭沉沉,倚“一览亭”回眸,安龙县城万家灯火,点点霓虹。这就是名驰遐迩的招堤风景名胜了。 据《兴义府志》记载,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兴义府游击招国遴,为了排除坡塘海子水患,始倡捐银筑堤,振兴农事;几经筹措,历时数载,终于乾隆年间建成长堤。乡邻里正感招氏功绩,遂取堤名为“招堤”,並树“德政碑”以兹纪念。 沿堤向左,石山扑面,古道、小桥、流水。拾级而上,便见山门峭然耸竖。滇黔边防督办刘显潜发思乡幽情,取故里太湖苕、霅(扎)二水之意,杜撰“苕清霅绿”匾额,藏情寄意;有名士聂树楷,编“忽惊华构依岩出,不断海风吹月来”,描奇山秀水之雅趣,抒怀才不遇之情怀。且行且赏,有曲径通幽,八棱两柱卷拱石门,有隶书“尺幅千里”,弹丸之地,包容万籁;土坪一方,欲穷千里。右侧保坎旁,榴花似火,娇艳妩媚;合抱难围的古冬青,绿荫如盖,冠天戳云。能工巧匠们匠心独运,把山石亭台布局得高低相宜,错落有致,风韵自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紫荆盘绕,绿草如茵。郑板桥有楹联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建亭凿石者,想来也是深知此中三味的。流连“尺幅”,及至“一览亭”小憩,极目四望,真个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涵虚阁”摩天屹立,有石墙,围廊,六角台基,鼓形柱础。此阁踞于石山的制高点,翘角飞檐,金钟长鸣,纤纤云絮挂搭其上,加之苍松叠翠,古柏垒微,七月榴花,九月桂子,尤是古色古香,堪与织金“文昌阁”媲美。山顶禅房,已是人去屋空,面壁者而今安在?想若冷月清灯,不胜寂寥,时代不同了,还能耐“阿弥陀佛”的寂寞么! 下“一览亭”石梯数步,便是十一龄童张之洞所撰抒情述志的《半山亭记》的“半山亭”。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府张锳效高人韵士之风,选胜临池,依岩筑“半山亭”,设石桌石凳供人歇憩。道光二十八年,张锳踌躇满志,令其幼子张之洞作《半山亭记》以记胜。张之洞虽才思敏捷,毕竟文笔稚嫩,套欧阳修《醉翁亭记》结构,叙写光宗耀祖的决心,抒发其凌云壮志。流连《半山亭记》石刻,拈须品尝张文的老先生,也该为后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不免落入“天下文章,一大套”的巢臼而汗颜的。 探胜寻幽,犹如置身青绿点染的山水画中,倘能一扫世俗的缠绕,风姿秀丽的招堤与半山亭,更将姹紫嫣红,丰姿绰约,吸引如织的游人。十里荷塘,月华如水,会给游男游女们多少美的联想和想象呢?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绿麦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安龙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