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彝家女——刘家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133
颗粒名称: 坚强的彝家女——刘家香
分类号: K82
摘要: 彝族女青年刘家香撑家立业、敬奉公婆的事,在兴义县马岭镇被人们传为佳话。这时,刘家香毅然站出来,替陈应明照顾双亲,使陈应明得以入伍,到云南前线杀敌卫国。应明回家探亲,看到家中一切有条不紊,双亲身体健康,内心感激不已。新婚虽然是那样的美满甜蜜,但家香识大体,没有拖应明的“后腿”,应明又按期归队服役了。一九八三年,应明所在部队正在执行紧张的战斗任务。公公的脚不幸被摔断,家香没有告诉应明,为的是让他安心作战。应明回到家中时,老人的伤已治愈,可以站立行走了。一九八四年,应明复员回家,他俩的小宝宝已经出世。当应明病重需要转院治疗时,她毅然卖掉了心爱的家具,送丈夫到贵阳治疗。
关键词: 兴义县 刘家香 陈应明

内容

彝族女青年刘家香撑家立业、敬奉公婆的事,在兴义县马岭镇被人们传为佳话。刘家香和陈应明是一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俩一九七九年在马岭区中学一同高中毕业。同窗的情谊使他俩彼此相爱了。当陈应明在报上看到越南小霸在我边境制造事端的消息后,便决心应征入伍。但陈应明是独生子,双亲年过花甲,怎么办?这时,刘家香毅然站出来,替陈应明照顾双亲,使陈应明得以入伍,到云南前线杀敌卫国。刘家香的家在枫塘大寨,距马岭镇二十多公里,她每星期都要到应明家中看望双老,担水劈柴、浇菜……,两年时间,从不间断。姑娘的品貌和大方的举止,赢得了左邻右舍的赞叹。应明回家探亲,看到家中一切有条不紊,双亲身体健康,内心感激不已。两位老人更是把家香夸个没完,催促他俩早日成亲。于是,他们结婚了。新婚虽然是那样的美满甜蜜,但家香识大体,没有拖应明的“后腿”,应明又按期归队服役了。一九八三年,应明所在部队正在执行紧张的战斗任务。公公的脚不幸被摔断,家香没有告诉应明,为的是让他安心作战。她自己在家中四处求医治疗。应明回到家中时,老人的伤已治愈,可以站立行走了。这年,他们家被评为“五好家庭”。一九八四年,应明复员回家,他俩的小宝宝已经出世。于是,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但是,没过多久,应明不幸染病不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又重新落到家香的肩上,虽然家香要服侍跛脚的公公和重病的丈夫,又要料理家务,但一切还是那样井然有序,她表现了彝家姑娘吃苦耐劳的本色。当应明病重需要转院治疗时,她毅然卖掉了心爱的家具,送丈夫到贵阳治疗。痛心的是,二十四岁的应明久治未愈,离她而去。这对家香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应明永远去了,留下一岁半的女孩和遗腹子,还有年迈的公婆,生活担子的沉重,是不言而喻的。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彝家姑娘,她以非凡的毅力,在人们的担心和议论中坚强地站立起来,迎接着人生的挑战。家中一连串的不幸,耗尽了家庭的经济。全家老幼的吃穿费用,全靠她一手支撑。她在马岭化肥厂找临时工做,每天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才出门,下午回家,还要种责任地,晚上又要浆洗、缝补,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公婆见儿媳这样操心劳累,都争着替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儿媳呢,只要一脚跨进家门不见双亲,就立即寻找,直至找到,呼唤“爹妈”的声音,又是那样的热诚和恭顺。她的内心十分清楚,这个家,于她是举足轻重的,稍有不慎,不可想象的事就会发生。正是由于她的辛勤劳动,一家和睦,才闯过了一个个难关,今春居然奇迹般地拆除旧房,盖了新瓦房。
  二十四岁的刘家香终于以其坚强的生活信心经受住人生的严竣考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黔鹏
责任者
刘家香
相关人物
陈应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