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西苗村旧貌变新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071
颗粒名称: 底西苗村旧貌变新颜
分类号: F299.21
摘要: 早春的一天,我和两位区乡干部冒着寒风,到昔日贫穷落后的安龙化力区新桥底西苗村进行采访。路上杨成琼付区长告诉我,这个村共九十九户人家,五百三十七人。约一小时后,四面环山,方圆不到二里山地的底西村展现于我们眼前。寨中传来了乡村民小学生的琅琅书声;有的苗族同胞正在辛勤劳动。这次采访中,我们就听说了苗族女青年侯玉美抗婚的故事。她因反对父母包办,争取婚姻自由,竟落得个“败坏家风”的骂名。到了一九八二年冬,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扶持下,这里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化服务站,向苗族同胞传播文化知识。采访结束,我们告别了热情的主人,带着感慨依恋之情,踏上了来时走过的山路。底西村给我留下了连篇的思索。
关键词: 安龙县 农村 经济发展

内容

早春的一天,我和两位区乡干部冒着寒风,到昔日贫穷落后的安龙化力区新桥底西苗村进行采访。
  路上杨成琼付区长告诉我,这个村共九十九户人家,五百三十七人。约一小时后,四面环山,方圆不到二里山地的底西村展现于我们眼前。首先投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建不久的瓦房交错有序;几条干净的乡间小道四面延伸;炊烟袅袅。寨中传来了乡村民小学生的琅琅书声;有的苗族同胞正在辛勤劳动。这一切使我感到今天的苗寨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首先来到侯正礼支书家,热情好客的主人又是让座,又是端茶。我一说明来意,直爽的侯支书便打开了话闸:“刘同志,不瞒你说,这几年我们是‘福星’高照啊!生活上吃穿不愁,文化生活也充实,各方面都比过去好了……。”这话一点不假。过去,我就听说过他们吃的是包谷、萝卜、红苕等杂粮,住的是岩洞、爬地棚,穿的是手工制作的粗布服装,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青年的婚姻一概由父母包办,根本没有自主权。特别是女青年,往往被当作商品一样“评价”(值多少钱),一经评定,只要男方出得起这个价钱,不论跛脚还是瞎子,皆可娶到美貌的少女为妻。这次采访中,我们就听说了苗族女青年侯玉美抗婚的故事。她因反对父母包办,争取婚姻自由,竟落得个“败坏家风”的骂名。
  到了一九八二年冬,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扶持下,这里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化服务站,向苗族同胞传播文化知识。不久又开办了图书室和扫盲夜校。现在这个村寨已有80%以上的人能读书看报。这里的人们不再视侯玉美为“败坏家风”的人。去年她与本寨一名男青年通过自由恋爱结合了。接着,寨中十多对男女青年也先后自由恋爱结婚。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俗终于被打破了。
  谈着谈着,侯支书家端出了美味可口的新米饭、牛肉干、嫩豆腐和自己酿制的糯米酒。丰盛的酒菜,一扫昔日这个贫脊苗寨在我心中的印象,代之以一个文明、富裕的新苗寨。
  采访结束,我们告别了热情的主人,带着感慨依恋之情,踏上了来时走过的山路。底西村给我留下了连篇的思索。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吉堂
责任者
杨成琼
相关人物
侯正礼
相关人物
侯玉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龙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