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妈妈”文艺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3070
颗粒名称: 敬礼“妈妈”文艺队
分类号: G634.3
摘要: 望谟文化馆三楼排练室,红绿灯交相辉映,悠扬悦耳的琴声飘逸不绝。这是“妈妈”文艺队在赶排节目,迎接二月下旬在本县城举行的两省(区)六县“民族团结杯”篮球比赛。是的,“妈妈”队按照自己选定的路坚定地走下去。还有一次,指导老师病得很厉害,“妈妈”队慌了手脚,又是梁天兰等几位热心人,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来一辆面包车,把那位老师送进医院治疗,并主动掏钱买东西去慰问病人。“妈妈”队的活动,赢来了大家的支持。观众中有其它的妈妈,也有爸爸,公公,当然更多的是姑娘小伙子。而今,这支“妈妈”队已发展到了三十五人,经常为当地群众演出,为边远的望谟县城增添了欢乐气氛。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文艺队 篮球比赛

内容

望谟文化馆三楼排练室,红绿灯交相辉映,悠扬悦耳的琴声飘逸不绝。这是“妈妈”文艺队在赶排节目,迎接二月下旬在本县城举行的两省(区)六县“民族团结杯”篮球比赛。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梁天兰、祁玉珠、韦秀珍、李和平等十几个姨妈姊妹,虽然她们大多数都已有了孩子,但仍喜欢文艺,组成了“妈妈”文艺队。丈夫的埋怨、孩子的拖累、不灵活的身躯和手脚……青春能否在舞台上再现,这一切考验着每一个队员。队长梁天兰说:“爱好嘛,风雨岂能抹去?”是的,“妈妈”队按照自己选定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每逢星期一、三、五晚上,排练室的灯亮着,妈妈们带着孩子来到排练室,往往是妈妈们挥汗排练,孩子们在一旁嬉戏学样,摸仿妈妈的动作。当踏错音律节奏,出现了同边手,“咯咯咯”的笑声便四处飞扬;夜深了,孩子们打磕睡,妈妈因有任务,只能为躺在硬木板上的孩子们唱支“催眠曲”。这个战斗的小集体,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要求妻子一道外出旅游;有的丈夫要外出进修,繁重的家务,便落在了妻子的身上。但她们没有退却,为了战斗,团结更紧密了。有一天,一位姑娘在排练场上突然肚子痛,队长梁天兰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便把那姑娘送回家,很不凑巧,姑娘的爸爸也因病住院,妈妈照料她爸爸去了,梁天兰就守候床塌,直至姑娘疼痛减轻,稍好转时,她才回家照料孩子。还有一次,指导老师病得很厉害,“妈妈”队慌了手脚,又是梁天兰等几位热心人,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来一辆面包车,把那位老师送进医院治疗,并主动掏钱买东西去慰问病人。
  “妈妈”队的活动,赢来了大家的支持。去年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她们为教师们演出,赢得了县委领导的赞许和观众的阵阵掌声。观众中有其它的妈妈,也有爸爸,公公,当然更多的是姑娘小伙子。而今,这支“妈妈”队已发展到了三十五人,经常为当地群众演出,为边远的望谟县城增添了欢乐气氛。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静枫
责任者
梁天兰
相关人物
祁玉珠
相关人物
韦秀珍
相关人物
李和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望谟文化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