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姐妹》的底蕴与民族作家的气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762
颗粒名称: 《竹林姐妹》的底蕴与民族作家的气质
分类号: I054
摘要: 五十年代初期,我曾写过一篇《麻山姑娘》,讲一个苗族少女在汉族同志的帮助下,刻苦地学习打算盘的故事。当时写东西的人很少,文章竟响过一阵子。八十年代读王文科的《竹林姐妹》,两相对照,《麻山姑娘》何其稚嫩!徐林那头“青光闪闪的披肩发”;阿竹那可喜可掬的憨态,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愚以为,作品的底蕴在于,抒写竹林姐妹感情深处的波澜时,隐隐透着两种生活态度的交锋,使小说有了一定的张力,读来气爽神清,掩卷后仍有点嚼头。发展民族文化,包括发展民族的文学艺术,这是毫无疑义的。有了王文科这样潜力丰厚的民族作家,有了他一系列表现民族生活的作品,大家都很高兴。这是他的突破,也是我们的希冀。
关键词: 小说 故事 黔西南州

内容

五十年代初期,我曾写过一篇《麻山姑娘》,讲一个苗族少女在汉族同志的帮助下,刻苦地学习打算盘的故事。当时写东西的人很少,文章竟响过一阵子。八十年代读王文科的《竹林姐妹》,两相对照,《麻山姑娘》何其稚嫩!《竹林姐妹》何其深刻!
  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许多原因,我们不特起步极低,创作思想都装在一个套子里,叫做公式化、概念化。时代不同了,王文科遇上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黄金时代”;他以布依族作家的气质,以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描绘了“回顾多姿多态的山野”,楚楚动人的竹林绿海,並且还形神兼备地刻划出阿竹这个布依族少女的动人形象。在展纸握笔的时候,他不是站在一旁猎奇,而是置身在生活里精雕细刻。徐林那头“青光闪闪的披肩发”;阿竹那可喜可掬的憨态,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愚以为,作品的底蕴在于,抒写竹林姐妹感情深处的波澜时,隐隐透着两种生活态度的交锋,使小说有了一定的张力,读来气爽神清,掩卷后仍有点嚼头。可惜!大爹的形象被作者选取的一个细节——“拍!”的一耳光、打得模糊不清,失之肤浅;有点“戏不够,打骂凑”之嫌。
  王文科近年来的小说,当然不止《竹林姐妹一篇。象《白云轻轻飘》、《山鹰飞过河谷》等,都是惹人喜爱的。南北盘江的万山丛中,居住着布依、苗、回、彝、瑶、仡佬等古老的民族,他们勤苦劳作,向往未来,锐意改革,致力振兴,演出或正在演出威武雄壮的正剧、悲剧和喜剧;乌蒙山脉亘绵数百里,不仅有竹林,还有无涯的蔗田,飘香的桔柑、古朴的吊脚楼,五光十色的民族风俗和现代文明……山之青青,水之盈盈,神奇的土地孕育着美的文学。这就要靠我们的民族作家勤于耕耘,深入开掘;用心血浇灌的,才是活鲜鲜的花朵;闭门造车,找田引水,扎成的则是纸人纸马。汉族文艺工作者自是责无旁贷,都应该把笔当成鸭嘴锄,伸到生活的低层,为民族文苑栽树种花,努力创作,向民族作家学习,与民族作家携手並肩,前进。
  在我张开想象的翅膀的时候,王文科那透过镜片射出的睿智的目光,仿佛是一弯长虹,一头在盘江里汲吮,一头却延伸得遥远,是不是去叩击文学殿堂的金碧辉煌的门。我想,也许是的。从文又从政,看似夹缠不清,实则相反相成。在错综复杂的人事纷争里,在千头万绪的行政事务中,不正可以寻觅、思索,如同淘金者一般,在时代的、历史的河床上,找到应该找到的珍奇彩贝么!《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应是我们有文瘾而被“官”事缠绕的同志学习的榜样。
  发展民族文化,包括发展民族的文学艺术,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当前我们的作家队伍十分岑落,民族作家更少。有了王文科这样潜力丰厚的民族作家,有了他一系列表现民族生活的作品,大家都很高兴。王文科也是高兴的吧。我们期待着他反映民族领袖王囊仙起义的长篇小说快快问世。
  这是他的突破,也是我们的希冀。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静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