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新辟蔗园万余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683
颗粒名称: 望谟县新辟蔗园万余亩
分类号: S566.1
摘要: 本报讯 望谟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外促内的措施,积极发展甘蔗生产,种植面积从去年的七千四百亩,增加到今年的一万四千亩,成为我省新建的望谟糖厂的甘蔗基地。望谟县属亚热地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甘蔗生产。去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心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经济作物,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变荒山为宝山,振兴望谟经济。他们一边加快糖厂筹建步伐,修通蔗区公路,保证今年春节前准时开榨;一边抓紧抓好蔗区开辟,保证糖厂原料供应。为此,县委、县政府敞开大门,采取以外促内,即允许本县各乡及外县农民来承包,带动本地农民的办法,发展甘蔗生产。
关键词: 黔西南州 经济作物 甘蔗

内容

本报讯 望谟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外促内的措施,积极发展甘蔗生产,种植面积从去年的七千四百亩,增加到今年的一万四千亩,成为我省新建的望谟糖厂的甘蔗基地。 望谟县属亚热地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甘蔗生产。去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心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经济作物,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变荒山为宝山,振兴望谟经济。他们一边加快糖厂筹建步伐,修通蔗区公路,保证今年春节前准时开榨;一边抓紧抓好蔗区开辟,保证糖厂原料供应。他们选择了距糖厂近、土质好,出糖率高的蔗香、复兴等六乡一镇作为种植基地。起初,本地多数农民因担心糖厂一时建不起来,生产的甘蔗无销路,不愿种植。为此,县委、县政府敞开大门,采取以外促内,即允许本县各乡及外县农民来承包,带动本地农民的办法,发展甘蔗生产。于是,外地的一百多户农民离乡不离土,纷纷来到蔗区,签订了为期三至五年,面积几十、几百亩不等的承包合同。县里不仅发给他们行李,解决建房材料,供应所需化肥、农药,还从支边款中拿出四十万元为之垫付买蔗种,请来省糖科所的技术人员指导他们开荒整地、栽种、管理等。盘县来的王学瑞,全家三个劳力承包十八亩,亩产甘蔗八千斤,每百斤按三元计算,总收入四千三百元,扣除成本一千元外,纯收入三千三百元,人均一千一百元。 以外促内的办法,使本地过去持观望态度,不愿种蔗的农户坐不住了,现在,签订种植甘蔗合同的户数,已由去年的近千户猛增到三千零二十六户,种植面积由七千四百亩增为一万四千亩。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亚明
责任者
静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