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棕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672
颗粒名称: 鸡棕情
分类号: I251
摘要: 我出生的那个布依族山寨,鸡棕很多。母亲是找鸡棕的好手,寨邻们都叫她“鸡棕精”。到了季节,太阳雨后,她便从坡上坎下,田边地头拣来一篮半篮的鸡棕,之后坐在草墩上,用茅草将鸡棕成把束好。城里人对鸡棕顶偏爱,一篮篮买了去,炸鸡棕油,做鲜汤,十分喜欢,鸡棕因此很翘价。灯可以不点,久不沾盐则脚手无力,好愁人哟。一天,家里来了客,我去借盐。转过墙角来的人吓得我吞下了半截话——韦二叔背着满脸是血的母亲,母亲的血迹斑斑的头帕拖在地上。我呆呆地看着韦二叔把母亲放在竹椅上。快拢时,她见韦二叔也正朝那儿走。岁月慢慢逝去,往事大都淡忘了,唯有这鸡棕旧情,反到与日俱浓——尤其在这愈发称心的年月里。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布依族 鸡棕

内容

我出生的那个布依族山寨,鸡棕很多。母亲是找鸡棕的好手,寨邻们都叫她“鸡棕精”。
  母亲熟稔鸡棕习性。到了季节,太阳雨后,她便从坡上坎下,田边地头拣来一篮半篮的鸡棕,之后坐在草墩上,用茅草将鸡棕成把束好。
  城里人对鸡棕顶偏爱,一篮篮买了去,炸鸡棕油,做鲜汤,十分喜欢,鸡棕因此很翘价。 有段日子,山民们不知用什么去换钱:鸡鸭鹅不消说,就连居家过日子所必需的篾甑底也不许上市。一时间,寨里入夜便是“夜”,人们或早早地歇息,或串门子摸黑吹牛。灯可以不点,久不沾盐则脚手无力,好愁人哟。
  一天,家里来了客,我去借盐。
  “阿妈,借点盐巴嘛,二回卖了鸡棕,会还你的。”
  “毛,害羞哩,我家盐钵都刮齐底底了。”怕我不信,她还引我进了她的灶房。…… 坡上的包谷齐腰深时,就是生菌子的季节了。那阵子,母亲起得更早,上坡更勤了。她不光背回鸡棕,还有卖不起价的米汤菌、刷把菌、茅草菌。母亲在用梓木叶把它们包成小包的时候,脸上就泛起舒朗的微笑。
  “欢喜不知愁来到。”寨邻们都说这么一句话。是预示么?是诅咒么?
  那天,我摘梓木叶回来,太阳已经打斜。刚坐下,屋后竹林里便响起一串脚步声,我忙跑出门:
  “娘,叶子……”
  转过墙角来的人吓得我吞下了半截话——韦二叔背着满脸是血的母亲,母亲的血迹斑斑的头帕拖在地上。
  我呆呆地看着韦二叔把母亲放在竹椅上。母亲右耳上边塞着一团蒿芝;血浸湿蒿芝,浸湿发丝,染红大半边脸……
  就这样,母亲去了,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那天母亲是去杨家地头,那里有一窝鸡棕,头天才冒小菇子的。 快拢时,她见韦二叔也正朝那儿走。明白了,谁先赶到那里,谁就能得到一张张票子!于是就都奔跑起来。不料,母亲绊着了地瓜藤,唿啦一下,栽下了地埂……
  杨家地头添了座新坟。惨白的招魂幡飘荡着;冒着些微青烟的背兜,默默偎着碑脚;蔫烂了的那十多朵鸡棕,无声地躺在拜台上。
  乡亲们提出要烧掉那只发黄的背兜时,我执意不肯;又劝说,阴间也生鸡棕,你娘还要用它的。
  …………
  岁月慢慢逝去,往事大都淡忘了,唯有这鸡棕旧情,反到与日俱浓——尤其在这愈发称心的年月里。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贺登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