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民族团结的壮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626
颗粒名称: 一曲民族团结的壮歌
其他题名: 教筛布依寨救火侧记
分类号: X928.7
摘要: 慰问组的同志每人还捐赠了十元钱。当地村民委员会也送来了慰问品。广西、云南的亲友和寨邻纷纷送来了粮食、油料和布匹等生活用品,仅粮食一项就接得两千多斤。受灾户王廷美被感动得老泪纵横,连连说:“感谢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感谢各族亲友的帮助。我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偕同子孙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滇黔桂边区的各族人民,在这场火灾面前,心心相印,奋勇扑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壮歌。
关键词: 黔西南州 火灾 慰问

内容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四点钟,地处滇黔桂边区的兴义县恫利乡教筛布依寨中,突然冒起了一股青烟,紧接着传来在家守屋的老人和放学归来的孩子们的惊呼:“不好了,王廷美家着火了,大家快来救火!” 在山上挖地的小伙子们听见惊呼声,立即丢开手中的锄头,飞奔下山。在南盘江边打猪草的姑娘们听见惊呼声,急忙放下背箩,跑回家中拿瓷盆和水桶……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时间内,赶到火场的已不下三百人。他们有的来自贵州境内距教筛三公里外的安沙村,有的来自南盘江对岸广西境内的鲁维,还有前来当地烤姜的云南人。火光人流,交织成一幅民族团结奋勇灭火的动人场景。 此时,整个火场烟火弥漫,烈焰窜出屋面,有好几丈高。大火烧塌了王廷美家的楼房,风助火威,火舌又舔燃了邻居董文贵家的房屋,情况万分紧急,若不将火势制止,这起发生在寨子中央的火灾将会毁灭整个山寨。在这紧急时刻,共产党员田维云、王学礼等人挺身而出,他们一边呼喊动员人们抬水救火,一边冒着烈火浓烟迅速爬上火场四邻屋顶,蹬掉屋面瓦片,用湿被盖住暴露在火舌前的邻居屋山头。共青团员汪龙启等二十多名青年则不顾个人安危,跳上刚刚着火的董家屋顶,蹬下瓦片,踢开檩条、橡皮,挥动着湿布湿被猛打着火木头。他们的衣服着火了,脚上的鞋也烤得烫人,冒出难闻的焦臭味,但他们全然不顾,拼命扑打。火势渐渐减弱下去,终于被扑灭了。这次由照明电线接触不良产生电弧而引起的火灾,烧毁的房屋财产价值万余元,受灾户悲痛万分。 烈火无情人有情。恫利乡政府闻报后,立即组织了以贺正坤乡长为首的灾情慰问组,给受灾户送来了粮食七百二十斤,现金三十元及棉絮、衣服等救灾物资。慰问组的同志每人还捐赠了十元钱。当地村民委员会也送来了慰问品。广西、云南的亲友和寨邻纷纷送来了粮食、油料和布匹等生活用品,仅粮食一项就接得两千多斤。受灾户王廷美被感动得老泪纵横,连连说:“感谢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感谢各族亲友的帮助。我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偕同子孙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滇黔桂边区的各族人民,在这场火灾面前,心心相印,奋勇扑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壮歌。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家云
责任者
贺正坤
相关人物
王廷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