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旁的枪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413
颗粒名称: 瀑布旁的枪声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回忆了三十五年前在黄果树瀑布附近发生的一场惨烈的战斗,一支四十多人的队伍在转业途中遭到土匪伏击,除四人幸存外,其余全部牺牲。
关键词: 黄果树瀑布 教训 围剿

内容

每当我来到黄果树瀑布脚下,清水滩边,目睹那一泻千丈的激流和浪花,总要回想起三十五年前那悲壮的一幕,那震撼心灵的枪声……那是在一九五〇年。一天中午,从黄果树瀑布的西山下来了一支四十多人的队伍。他们有的穿草绿色的军装,有的着银灰色的制服,虽颜色不一,仍显得整齐、威武。这些同志是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干部和当地游击队、武工队投入政权建设的队员。他们是奉命从郎岱去安顺学习的。为了减轻行军中的负担,多数干部启程前都卸了甲,由解放军排长张文林带一个加强班护送。
  这一天,整个天空阴沉沉的,好象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在这阴沉闷热的天气中,这支队伍穿过黄果树街市,涉过弯道,踏上了黄果树大桥。这时,枪声突然四起,敌人的机枪、步枪、手枪弹一齐倾泻桥头,手榴弹也不时地在桥四周爆炸,顿时沙石纷飞,硝烟弥漫。在遭到六百多名土匪的伏击下,我们这些同志虽经顽强地搏斗和撕杀,但因地形不利,事发骤然,除四人生还外,其余全部惨遭杀害。这些牺牲的干部战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多次与凶恶的日寇和国民党反动军警拼杀都没有倒下,却在红旗招展、胜利在望的日子里,长眠在黄果树瀑布旁的土地上……吃一堑,长一智。当我们第二批人奉命从郎岱出发赴安顺学习时,吸取了血的教训。九十多人全副武装,作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并拉开行军距离,采取单人行进。土匪在山上眼巴巴地望着,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被“头尾卷击”。几个放哨的土匪,一边打冷枪,一边叫喊“你们被包围了,赶快交枪投降。”走在我前面的刘玉背包被冷枪打穿了一个洞。他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望着我,意思是说,我能不能给他点颜色看。我头一点,表示同意。随着刘玉手举枪落,向他打冷枪的土匪“哎哟”一声,棱到山岩背后去了。其余几个暴露身影的土匪见势不妙,象兔子一样,顿时拔腿逃之夭夭。后来,在一九五〇年冬季拉网围剿的战役中,残余土匪全部被我人民解放军消灭,黄果树大地恢复了平静。
  这件事,一晃已是三十五个春秋了。每当我驻足黄果树瀑布、凝视烈士的鲜血曾染红过的大桥和山洼时,心情,总是久久难以平静。我望着飞瀑激起的千层浪花,眼眶渐渐湿润起来。此刻,我真想让那心底深情的呼唤变成山岗的红杜鹃,年年开遍山头;此刻,我真想让与烈士生前一块工作、生活过的我,以丹心素手,捧一杯瀑布下的清泉,告慰九泉下的英烈……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德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