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青年闯出致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373
颗粒名称: 伤残青年闯出致富路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汪秀斌是一位伤残青年,他开了一家理发店,以合理的收费、周到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赞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闯出了一条自强致富之路。
关键词: 汪秀斌 伤残青年 理发店

内容

在贞丰县城关三街,有一间生意兴隆的理发店。它是残废青年汪秀斌开办的。
  童稚的好奇心,使他从小就对理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初中,他便成了同学和街坊的义务理发员。一九七六年,他刚满二十岁,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右腿伤残了。五彩缤纷的理想随之烟消云散,他真想一死了之。在老师和亲友们的开导下,他拄着拐杖慢慢地站起来,开起了这间理发店。
  他出手不凡,以收费合理和服务周到先声夺人。他花钱买来百多本连环画和订购了十几种报刊,让等候理发的顾客信手翻阅。免费提供的茶水,令人更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他采用“免、减、缓”的灵活收费办法,更为一些困难人家所欢迎。店内的清洁卫生和随到随理的全天性服务,也使一些生活节奏较快的人乐于光顾。有一天晚上,零点的钟声刚刚响过,一位青年找上门来理发。汪秀斌一边热情接待,一边开玩笑说:“明天忙会女友吧?!”这位青年认真地回答:“明天我要到兴义读书。财校规定,留长发者不予报到注册:”从简短的对话中,汪秀斌了解到自己的小店还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点作用,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更强了。事后,他买来《发型》等十多本业务书籍钻研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洗理吹烫技术渐趋精湛。现在,每天上门的顾客有三四十人,他的月平均收入可达二百多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伤残人汪秀斌终于闯出了一条自强致富之路。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汪富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