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用武之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337
颗粒名称: 这里有用武之地
其他题名: 王明显高中毕业回乡走上致富路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贞丰县龙场镇河加寨的王明显高中毕业后回乡,通过努力学习和勤奋劳动,走上致富之路。他承包了米、面、粉加工厂,后来单独筹资买了旧磨面机开展服务。他利用电力资源,在四个寨子的中心地段修建了简易加工房,并雇请了临时工。他的生意十分红火,预计年终人均收入可达二千六百元以上。王明显不仅富了不忘乡亲,还经常利用晚上组织团员、青年上团课,开展致富讨论,学习农科技术,帮助他人致富。
关键词: 王明显 贞丰县 致富

内容

青年朋友们,你的理想是什么?是上大学念书,将来当个专家、工程师,或者出国留学,而后再扎扎实实干番事业。不错,这个理想是美好的,但请别忘了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需要千千万万的青年去改造她、建设她。现在我把贞丰县龙场镇河加寨王明显高中毕业回乡,刻苦学习,勤奋劳动,走上致富之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高考落选之后
  一九八〇年,王明显高考落选回乡。这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枉自读了十几年书,连中专都考不上,真没出息;有的说,人家到底是识黑(字)的,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而王明显的内心则象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都有。他想,读了这几年书,现在回乡生产,自己既不懂手艺,又不会做生意,所学的农科知识呢,仅是书本上的理论,还须到实践中再认识,难啊!不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上无难事。他决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一九八一年初,他和本村的四名青年,联合承包了原大队的米、面、粉加工厂。年终结算,因管理不善,全部只够交承包费,一年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两袖清风。所幸的是他学到了基本技术。一九八三年,他单独筹资买了台旧磨面机开展服务,因技术还不过关,到年底只收入了三百余元。他觉得苦干还须加巧干去年七月,龙场镇通电了。小王在河加寨、幼所、寨家山和下水桥四个寨子的中心地段修了一个简易加工房,内设压面机一台、打米机二台和芭蕉芋粉机一台。接着,又买了变压器、计量箱、避雷器等电器设备,把电从龙场镇接到加工房。这两大项共投资八千余元。小王一方面请技术员作指导,一方面向邻近村寨的同行取经,还雇请了三个临时工,生意十分红火,远近知名。
  今年十一月下旬,笔者慕名采访了小王。小王今年二十三岁,夫妻二人除搞加工服务外,家中还养了三头二百斤以上的肥猪,种了不少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预计年终人均收入可达二千六百元以上。他告诉笔者富了不能忘乡亲小王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笔者从龙场沿途采访了河加寨、幼所等村寨,那里的群众都说:“我们点电灯沾的是明显的光啊!”他们还告诉笔者,附近有四家面房,每加工一百斤收费七角,而王明显只收四至五角;王明显对附近村寨的五保户打米磨面一律免费,河加寨五保户蒙家胜加工米、面从不花一分钱。
  王明显当上村团支部副书记后,经常利用晚上组织团员、青年上团课,开展致富讨论,学习农科技术。他帮助二十六名青年拟订了致富计划,还举办专栏,宣传养猪、养鱼、养鸡、养兔知识。由于他的帮助,河加寨今年新建了二十九个鱼塘,大部份投放了鱼苗。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韦昌荣
责任者
王明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贞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