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情誼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294
颗粒名称: 第二故乡情誼深
其他题名: 黔西籍教师冯中宇退休后仍在兴义作贡献
分类号: G4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冯中宇老师是兴义三中的教师,退休后仍坚持在第二故乡——兴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
关键词: 冯中宇 兴义三中 社会主义

内容

兴义三中教师冯中宇(黔西县人)退休后仍坚持在第二故乡——兴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现撷取他退休生活中的几朵小花,奉献给读者。
  欣闻兴义城关第三粮店斜对门新近出现一家“精神粮店”。十一月二十二日,好奇心驱使我来到“精神粮店”,但见兴义一小的师生们正在店里选购图书。学生中有的在看连环画,有的在读《少年作文选》,一位叫王海萍的女教师,饶有兴致地翻阅《备课教案》。
  店主——冯中宇招呼我坐下,端来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打量着店内陈设,不解地发问:“冯老师,您为啥用这么多的座椅、茶杯?”他笑笑说:“有的读者需要摘抄资料,为他们提供点方便。”“买书多省事,为什么抄呢?”“一本厚书,有的读者只需要其中几页,摘抄既经济又省时间。”我问他抄书人姓甚名谁,他说,我们素昧平生,只记得有兴义一中的学生,有参加成人高考的社会青年。我见他们一个个拿着书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买下又觉昴贵,于是我叫他们抄,一时抄不完的,拿回家去抄了再送来。
  主人告诉我,这个店自六月为新华书店代销图书以来,顾客不仅是兴义城区中小学师生,而且还有普安县楼下文化室和册亨县冗渡图书室。啊!真是店小人心热,顾客盈门。
  冯老师一九八二年退休后,黔西县的同学、同事曾写信约他回乡共叙衷肠,为建设故乡效力。与此同时,兴义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几次上门聘请冯老师参与撰修兴义县志。咋办?冯老师情感跌宕起伏。兴义是他战斗过三十余年(一九五一年,冯老师由省委土改工作团调到兴义支援边区土改)的地方,他和这里的人民、山山水水结下了难解之缘;黔西呢?是生养他的故土,那里有同胞兄弟姐妹,有亲友故旧,人非木石,孰能无情?我从他写的词——“梦里常忆故乡亲”中窥见他对黔西的眷念。然而,他把思乡归故之情深埋在心底,不顾自己眼睛高度近视,欣然允诺协助撰修兴义县志。
  一九八三年四月,冯老师与韩嘉庸、班佑林等同志从兴义出发,经昆明至贵阳,历时八十三天,沿途采访县志史料。通过多方联系,搜集到刘显世、王伯群、王电轮等人的照片,以及王伯群夫人保志宁从美国寄来的何应钦先生九十三岁寿辰照片,为兴义县志提供了珍贵史料。
  由于旅途辛劳,冯老师眼疾恶化,玻璃体混浊,眼压增高,看书写字十分钟以后就会流泪不止。贵阳医学院医师告诉他,必须停止文字工作,否则有视网膜剥落的危险。有关领导劝冯老师休息,但他坚持协助《文化志》、《体育志》、《文物志》的撰修工作。去年六月,他又和张一峰、秦俊、刘君弼等同志一道,经过一年奋斗,今年五月底编写出十六万字的《兴义县教育志》征求意见稿。
  这时,年满花甲的冯老师因眼疾进一步恶化而被迫停笔。但他闲不住,决心做一项动笔少而又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力的工作。他和老伴胡加丽开店代销图书和法制报,该店被誉为“精神粮店”。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桂花;
责任者
冯中宇
相关人物
王海萍
相关人物
韩嘉庸
相关人物
刘显世
相关人物
王伯群
相关人物
王电轮
相关人物
保志宁
相关人物
何应钦
相关人物
张一峰
相关人物
秦俊
相关人物
刘君弼
相关人物
胡加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兴义三中
相关机构
兴义一中
相关机构
新华书店
相关机构
兴义城区中小学
相关机构
冗渡图书室
相关机构
贵阳医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兴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