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火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2088
颗粒名称: 理想的火花
其他题名: 延边行之三
分类号: K921.34
摘要: 进入延边以来,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个城镇和村庄,都建有烈士陵园和纪念碑。这件事的本身说明,延边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边疆地区。一百多年来,延边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同沙俄、日本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不惜洒出自己的热血,染红了延边的史册。龙井县三合镇清泉村共青团员柳松哲,向往大城市,一心想离开偏僻、落后的清泉村。这次扫墓回来,柳松哲羞愧不已。延边各级党组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理想的火花,激发起青年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以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做法,是值得我州各级党团组织仿效的!
关键词: 延边 烈士陵园 纪念碑

内容

进入延边以来,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个城镇和村庄,都建有烈士陵园和纪念碑。这件事的本身说明,延边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边疆地区。
  一百多年来,延边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同沙俄、日本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卫国保家的信念已经化成热血,流在各族人民的血管里。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不惜洒出自己的热血,染红了延边的史册。各级党委,就是用烈士们的这种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献身精神,去点燃理想的火花,去激发新一代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龙井县三合镇清泉村共青团员柳松哲,向往大城市,一心想离开偏僻、落后的清泉村。他托亲友多方设法,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此便消沉下去了。在一年的清明节,村党支部组织村里的青年,给烈士扫墓,并请老干部讲革命斗争史。清泉村是抗战期间最早建立地下党组织的村庄之一,也是当时全龙井县革命活动的中心,先后有十一人为保卫清泉光荣牺牲。这次扫墓回来,柳松哲羞愧不已。他说:“先烈们没有因为清泉村贫穷而放弃它,并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它。我怎能嫌弃洒满烈士鲜血的故乡呢?”以后,他逐渐变成了一个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有为青年,并被光荣吸收入党,担任镇团委副书记。
  延边各级党组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理想的火花,激发起青年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以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做法,是值得我州各级党团组织仿效的!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罗光汉
责任者
柳松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井县
相关地名
三合镇
相关地名
清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