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初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教育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1815
颗粒名称: 我州初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教育体系
分类号: G759.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全州二百二十四万人口,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40%左右。全州的经济、教育、文化落后,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落后。许多偏僻区、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不到40%。现在,全州已办起一所民族师专、一所民族师范、七所民族中学、十四所民族小学。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少数民族 教育体系

内容

本报讯 我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教育体系。
  我州是一九八二年五月成立的。全州二百二十四万人口,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40%左右。全州的经济、教育、文化落后,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落后。许多偏僻区、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不到40%。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自治州建立以后,州委和州政府把开发民族智力、发展民族教育,当作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大事来抓。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全州民族教育体系。现在,全州已办起一所民族师专、一所民族师范、七所民族中学、十四所民族小学。兴义一中和二中办起了民族高中班、兴义师范办起了民族体育班,民族师专办起了民族预科班,州政协和兴义县政协办起了民族高中补学班。州里正在建设一所用正规化培养民族干部的民族行政管理学校,边建校边办学,去年和今年已招生二百多名。一些中等专业学校,一方面尽量增加少数民族招生比例,一方面定点定向培训少数民族人才。州卫校连续两年举办民族医士班,全校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已将近占一半。州党校和财校定点定向为区乡培训少数民族干部。财校培训的一百三十五名少数民族区乡干部,今年已毕业回到工作岗位。册亨县者孟农中、望谟县农技学校,都在积极为农村培训少数民族初级技术人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州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民族中小学校。
  对于发展民族教育遇到师资缺乏的困难,州里除鼓励教师扎根边远山区、终身从事教育,给予特殊待遇外,还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解决。送出去,就是创造条件送教师到省内外的大专院校进修深造。望谟县专门在贵州师大修建进修教师宿舍,每年都送教师去进修。册亨县向全国六十二所大专院校发信联系培训教师,先后送出去进修深造的数十名教师,已有一部分回到教学岗位。今年八月,州民族行政管理学校就送了十名教师到中央民族学院进修,还将从本州民族师专毕业生中,选送十五人到贵大进修。据州教育局统计,全州中小学教师进修人数达三百九十多人。请进来,就是聘请外地教师来任教和帮助培训。望谟县就从重庆等地聘请来十八名有教学经验的退休退职老教师,帮助山区发展民族教育。去年,省民进促进会从贵阳请来十多名教师,利用暑假和寒假到望谟、安龙等县培训了二百多名教师。
  我州发展民族教育事业,除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外,还从民族经费中挤出钱来改善办学条件。民族师专在州民委拨款四十万元的支持下,新建了四千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今年,州民委又拨款八万元,补助安龙县龙广中学建教学楼,还拨款解决民族班学生的生活费,仅兴义一中民族高中班学生,每人每月就享受十八元补贴,部分学生还得寒衣、蚊帐补助。全州各县利用民族经费,逐步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女孩实行免费八学。仅去年,全州民族经费用于发展教育、开发智力的比例已高达47%。
  为了完善已初步建成的民族教育体系,加快我州民族教育事业的步伐,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州委和州政府正在制定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州人大也正在制定自治州民族教育单行条例。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袁远伦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
相关机构
安龙县龙广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