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1615
颗粒名称: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讲述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以及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遭遇。文章引用了端午节的龙舟、紫禁城和雍和宫里的龙等文化符号,表明龙是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的代表。同时,文章也讲述了中华民族曾经历的屈辱和挫折,但龙的传人没有放弃,终于迎来了一九四九年的解放。最后,文章表达了中华巨龙已经新生、腾飞的喜悦和豪情。
关键词: 散文 文学 文化

内容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在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里,有雄壮的龙舟在江河上奔腾;在碧波荡漾的西子湖上,有以龙为身的画舫;在被诸葛亮称为“钟阜龙盘”的石头城,可以听到龙柱撞龙钟的声音;在金碧相辉的紫禁城,金色的虬龙盘旋在九百九十九座宫殿的飞檐上;雍和宫里,有七条用楠木雕成的蟠龙,它们雄伟骠悍,刚强勇猛;九龙壁上的九条彩龙,有的龙体横陈,有的呼风唤雨,有的腾云驾雾……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龙虽然成为帝王的象征,有真龙天子,龙椅、龙袍什么的,但是,它仍然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和骄傲。从紫禁城、雍和宫里的飞龙身上,人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和艺术。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站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下,看着从云朵中呈现出来的龙身和缕缕刻纹,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延绵万里的长城,不正象一条矫健的长龙,守护着祖国秀丽的山河吗?长江、黄河,不正象奔腾向前的长龙,养育了千千万万黄帝蚩尤的子孙吗?在血与火交织的悲愤年代里,中华巨龙曾经遍体鳞伤,龙的传人惨遭劫难。八国联军,辛丑条约,九一八,七七事变,龙的故居满目凄凉,但中华巨龙没有呻吟,以顽强的毅力,终于迎来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一天。龙的传人站起来了,中华巨龙扬眉吐气了。
  “巨龙巨龙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现在,巨龙新生了,巨龙腾飞了。远在异国他乡的龙的传人,当年,陈嘉庚,胡文虎出钱出力;今天不知又有多少赤子,不远万里回国,俯身摸一摸长城的砖,低头喝一喝长江的水。中华巨龙吮吸大地之浆,喷到广阔的天空中,映出一幅幅任何画家也画不出的绚丽的图画,这些图画就是沿海的窗户,葛洲坝的浪花和深圳的速度!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