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需要 先国后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1608
颗粒名称: 部队需要 先国后家
其他题名: 昆明部队某部兴义籍战士杨军三次留队
分类号: E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军是昆明部队某部的兴义籍战士,他三次服从组织决定,愉快留队,成为了佳话。杨军在部队中表现出色,两次荣立三等功,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树为“优秀义务标兵”。在老兵退伍时,组织决定让他留下,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杨军第二次留队时,面临家庭困难和就业机会的诱惑,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毅然决定留下,坚持先国后家的原则。
关键词: 杨军 战士 人物

内容

昆明部队某部兴义籍战士杨军三次服从组织决定,愉快留队,被传为佳话。
  一九八一年一月,杨军从兴义入伍来到昆明部队某部。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杨军很快成长起来,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去年年底被部队树为“优秀义务标兵”。
  一九八三年老兵退伍,组织上要杨军留下工作,他二话没说。去年十一月,部队缩编,小杨又做好了走的准备。这时,他接到家信,信中言及在某厂任副厂长的父亲即将退休,他回去后可安排到厂里工作。部队党委开会研究老兵退伍,讨论到杨军时,同志们议论开了。
  “一九八一年,组织决定杨军到小作坊工作,他不分昼夜拼命干,使全连咸菜、酱油、醋一年多来都能自给。一九八二年,他带的新兵班在内务卫生评比、训练考核等方面成绩优异;他本人在野外实战训练比赛中荣获第一;在部队训练尖子汇报表演中,小杨在众多的尖子中不甘示弱,膝盖磨出血,手擦破了皮,仍咬牙坚持到底,结果争得第二名……”连长张平海继续说:“明年新战士多,小杨这种骨干,最好再留一年。”有的同志却说:“让小杨留下虽好,但眼下不能直接提干。总不能让小杨第二次错过退伍参加工作的机会呀!”后来,张连长征求小杨的意见,他坚定地说:“只要部队需要,我就留下。”
  杨军第二次留队了。
  今年初,小杨探亲回家,亲人们对他两次执意留队持不同观点。有的支持他继续在部队干,有国才有家;有的说,错过良机难找工作,只怕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小杨想到入党宣誓的情景,思绪万千,他暗自拿定了主意。七月底八月初,小杨多次接到家信,说他爸爸病重住院,妈妈胃切除三分之二。信中特别强调,根据家中实际困难,某国营单位同意安排工作。言下之意,今年一定退伍!鉴于上述情况,部队初步确定他退伍。但是,在宣布退伍命令前,部队领导接到上级“要保留重点技术骨干”的指示,又去征求小杨的意见。这时,小杨内心十分矛盾——是退伍呢还是留队?若果退伍,一可马上找到工作,二能早晚服侍老人,真可谓两全其美;若果留队,工作的机会一次又一次错过,实在可惜,且父母年高体弱……人非木石,孰能无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杨军毅然决定留下,并连续写了三封家信,安慰父母——部队需要,先国后家!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国刚
责任者
杨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