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引进外资技术初见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1355
颗粒名称: 晴隆县引进外资技术初见成效
分类号: F83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晴隆县引进外资和技术,经济建设初见成效。引进资金142.5万元,技术6项,人才10人,正式签订和履行的各类经济技术合同7份。积极发展横向经济和技术联系,建设大理石板材生产线和编织袋工厂,引进黄酒酿造技术,学习针织技术,并引进水泥生产、豆制品加工等8项技术。
关键词: 晴隆县 外资技术 针织技术

内容

本报讯引进外资、技术,晴隆县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截至七月底止,晴隆县引进资金一百四十二点五万元,技术六项,人才十人,正式签订和履行的各类经济技术合司七份,省外代培训各种技术人员二十人次,接待香港客商二人。
  晴隆县资源丰富,是我省四个山区重点开发县之一。三月,省、州科委组织专家到晴隆考察后,县政府聘请了二十七名各界专家任山区开发顾问,积极发展横向经济和技术联系。县建材厂分别与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侨联美达实业驻闽公司、浙江苍南县地建公司签订合同,引进三十二点五万元资金,建设一条年产一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的半自动生产线,一座年产三百万只编织袋的工厂。同时通过省民族经济发展总公司、省科委、州乡镇企业局等单位,在省内集资一百一十万元,扩大大理石生产,兴建起了锑矿浮选厂。
  县酒厂引进浙江黄酒酿造技术,产出了晴隆黄酒,七月投放市场。遵义地区有关单位已前来订货。编织厂到七月份已产出五点二万只编织袋,产品质量好,深受用户欢迎。今年四月,省商业科学研究所转让巧克力苡仁酥制作技术给该县食品厂,已在上海购到设备。建设中的锑矿浮选厂,具有日处理四十吨矿石的能力,预计国庆节前投产。县日用化工厂先后派出八人到上海学习针织技术,并购置了机器设备,已产出款式新颖、品种繁多、消费者欢迎的产品。除此之外,他们还引进了水泥生产、豆制品加工等八项技术。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荣贵
责任者
袁远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晴隆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