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疆场洒热血 今朝山区建果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1286
颗粒名称: 昔日疆场洒热血 今朝山区建果园
分类号: S66
摘要: 在北盘江上游右岸的偏坡上,有一个三等甲级残疾军人,历尽艰辛,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在荒山上建起了一个小果园和一个小林场,受到当地群众的敬佩与赞扬。他叫岑国权,今年五十五岁,共产党员,是晴隆县莲城区者布乡者布村人。一九五一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战火中被炸伤背部致残。一九八二年退休回乡后,不愿“坐享清福”,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热忱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这里是山区,气候条件好,岑国权决定建立一个小果园和一个小林场。辛勤的劳动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八月上旬,岑国权高高兴兴地步行四十多里到县农业局,请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去看看小果园和小林场。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残疾军人 果园

内容

在北盘江上游右岸的偏坡上,有一个三等甲级残疾军人,历尽艰辛,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在荒山上建起了一个小果园和一个小林场,受到当地群众的敬佩与赞扬。
  他叫岑国权,今年五十五岁,共产党员,是晴隆县莲城区者布乡者布村人。一九五一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战火中被炸伤背部致残。一九八二年退休回乡后,不愿“坐享清福”,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热忱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
  他一方面向乡亲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一方面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这里是山区,气候条件好,岑国权决定建立一个小果园和一个小林场。由于荒山上石多土少,不能用牛耕,他就一锄锄地挖。三年来,只要伤病不发,就坚持上山,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不懂栽培果树技术,他就到洒洞果场去请教;没有黄果苗,他就到三十多里外的洋歧山黄果专业村去找。
  辛勤的劳动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他已栽活了桐子树一千多棵,其中有一百多棵明年就可结果了。栽活了楸树一千五百多棵;成活的黄果树、大红袍树共八百多棵。目前长势都很好。
  八月上旬,岑国权高高兴兴地步行四十多里到县农业局,请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去看看小果园和小林场。他说:只要他活着一天,就要造一天林,栽一天果树,把荒山建成“金银山”。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定文
责任者
岑国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