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两岸金花盛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1261
颗粒名称: 盘江两岸金花盛开
其他题名: ——记参加州首届妇代会代表的事迹
分类号: D442.6
摘要: 南、北盘江奔流不息,滋润着黔西南的肥沃大地,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和战斗着无数勤劳、勇敢的各族妇女。这里记述的只是这百花园中几朵竞相开放的“金花”。一九七七年以来,她七次被评为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出席过省、州、县“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册亨县城关镇纳福村的布依族代表罗建英是一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夜校开办三个月,经教育部门测验考试,有四十七人脱盲,并协助学校办起了一个学前班,还在村里开展“五好”家庭和“三八”红旗手评比活动,评出“五好”家庭十四户。由于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和文化活动,这个村的社会风气大改观、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去年,被评为册亨县文明村寨,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妇代会 妇女干部

内容

南、北盘江奔流不息,滋润着黔西南的肥沃大地,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和战斗着无数勤劳、勇敢的各族妇女。这里记述的只是这百花园中几朵竞相开放的“金花”。
  勤劳致富的好当家——贺登书
  贞丰县代表、大碑乡纳马村妇女主任贺登书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好当家。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放宽以后,她根据家庭劳力多的特点,巧安排,广开致富门路。一九八一年,她在村里办起了第一个粉丝加工厂,开业一年收入二千元。当地几百户人家没有一台加工机械,于是,她购置了打米、磨面设备办起了加工厂。接着,她又盖起三间猪舍、一间烤酒房,发展酿酒,利用酒糟养猪。还办了一个综合小商店,经营烟、酒、糖和日杂用品,兼搞缝纫加工业。根据她的儿子有驾驶技术的特点,又贷款和自筹资金买了一台汽车搞运输。一九八四年,她家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商业、种植业等收入一万四千四百元,人均收入二千零五十七元,提前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绿色植物的卫士——吴镇芬
  参加妇代会的科技工作者吴镇芬从事植保工作已有十七个春秋了,在这些日子里,不管是严寒酷暑,天晴下雨,她一心扑在植保工作上,为保护绿色植物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她先后搞过水稻、小麦、油菜病虫测报,“柑桔黄龙病”调查,《粘虫系统测报》、《二代粘虫危害水稻损失率的测定》等,她写的《贵州省安龙县粘虫发生规律研究初探》、《二代粘虫危害水稻损失率的测定总结》获县科技奖,并在省、州农业科技杂志上刊登。她在主持全县标记粘虫回收工作中,三年回收标记粘虫蛾十五只,占全国回收粘虫蛾的42%,获省“粘虫标放回收”科技成果一等奖、省荣誉证书。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她主持承担省协作会议分配的《粘虫系统测报》、《二代粘虫危害水稻损失率的测定》实验中,该县植保站获集体奖,她获个人奖。一九七七年以来,她七次被评为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出席过省、州、县“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
  “文明”建设的带头人——罗建英
  册亨县城关镇纳福村的布依族代表罗建英是一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她家居住的纳福村地处黔桂公路线上,为了把这个村建设成文明村寨,在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组织青年妇女和群众学文化、学政治、学技术。一部分青年人习惯消遥放荡,不愿学习,她不辞辛苦,走村串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经她耐心动员,来夜校学习的人逐渐增多到一百二十多人,妇女占60%。她拿出二十多元钱给夜校买油灯,冬天她自己拿钱买来木炭生火。夜校开办三个月,经教育部门测验考试,有四十七人脱盲,并协助学校办起了一个学前班,还在村里开展“五好”家庭和“三八”红旗手评比活动,评出“五好”家庭十四户。生产之余还组织本村的青年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由于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和文化活动,这个村的社会风气大改观、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去年,被评为册亨县文明村寨,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永方
责任者
雨生
责任者
贺登书
相关人物
吴镇芬
相关人物
罗建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