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0711
颗粒名称: 我的心愿
分类号: D2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个人从十四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历经多次改行、复出、被误解和澄清,最终在县委的关怀下入党的故事。作者表达了对共产党和党的信赖,以及对海内外同胞的喜讯分享。
关键词: 文史资料 共产党 黔西南州

内容

一九二九年,我出生在普安县一个乡村教师的家里。我的父兄叔伯中有十多人从事教育工作,可谓“教育世家”。十四岁那年,我从盘县初中毕业后,也当上了小学教师。解放前,教师是很不受人尊敬的,被戏称为“教书匠”。这是一些失意书生不得已而步入的穷途。那时,政府对教师不发津贴。教师要靠保甲长帮忙,挨家挨户地收“教师粮”来糊口,十四岁的我,涉世又浅,勉强干了四年就改行了。经过亲友周旋,在当时的县衙门里找了一个誊写的差事,一直混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普安解放。按照当时人民政府对待起义人员量才录用的政策,我先后被安排在县公安局预审股、民政和卫生管理等单位工作。一九五八年二月,我又重新执教,先后在细寨小学和三板桥小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人民功臣”、“先进工作者”和“学习模范”。在极“左”路线占上风的年月,我曾一度被赶下讲台,带工资强迫劳动改造,但也没有动摇我对共产党的信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的历史问题得以澄清:以起义人员看待,宣告无罪;调整工资级别,破格晋级;恢复团籍(早在一九五○年我就加入了共青团),办理了超龄退团手续。组织上还给我享受较高的政治荣誉:出席州、县、区工会代表大会,荣获省总工会颁发的工会积极分子奖,当选县政协委员和州教育工会委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年多来,我向县史志办、县政协文史办提供了数万字的文史资料。
  最使我激动的是,在县委的直接关怀下,我的入党申请被批准了。今年元月十九日下午二时,当我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我的心扉简直关不住了。从这天起,工作之余,我就给中央写感谢信,给各报社写稿,给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写广播稿,将我的喜讯告诉海内外同胞。为了表明我的心愿,教育后代永志不忘,今年春节,我在对联上欣然写道:“几经沧桑寻觅真理献诚心;了却夙愿一生交给共产党!”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世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